[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插拔辅助装置的加固计算机内存条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0497.6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9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金维国;高召;韩子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航科电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20;G11B33/04;G11B33/1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辅助 装置 加固 计算机 内存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插拔辅助装置的加固计算机内存条,包括内存条本体和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面朝下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伸缩式连接式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方对称活动连接有第一夹紧板,所述第一夹紧板之间夹紧有主板,所述主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内存条本体相配合的插槽;所述底座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内侧壁上水平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装置,所述第一推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框,本发明便于实现将内存条本体安装在主板的插槽上,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内存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插拔辅助装置的加固计算机内存条。
背景技术
内存条是CPU可通过总线寻址,并进行读写操作的电脑部件。内存条在个人电脑历史上曾经是主内存的扩展。随着电脑软、硬件技术不断更新的要求,内存条已成为读写内存的整体。内存条是电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CPU可通过数据总线对内存寻址。然而现有的具有插拔辅助装置的加固计算机内存条不便实现自动插拔,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便,一般在将内存条本体安装在主板上时都是通过手动进行插拔,即工作人员手握住内存条本体并将其插拔在主板上,这样在进行大批量组装时,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插拔辅助装置的加固计算机内存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便实现自动插拔,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便,一般在将内存条本体安装在主板上时都是通过手动进行插拔,即工作人员手握住内存条本体并将其插拔在主板上,这样在进行大批量组装时,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插拔辅助装置的加固计算机内存条,包括内存条本体和底座;
所述底座的顶端面朝下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伸缩式连接式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方对称活动连接有第一夹紧板,所述第一夹紧板之间夹紧有主板,所述主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内存条本体相配合的插槽;
所述底座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内侧壁上水平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动装置,所述第一推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载料框,所述载料框的内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装置,所述第二推动装置的输出端穿过载料框并固定连接有第二夹紧板,所述内存条本体通过第二夹紧板夹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和底座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当防护罩位于底座的上方时,通过防护罩实现了对翻转机构和转动筒等结构的防护作用;当需要将防护罩从底座上拆卸下来时,工作人员手动转动固定螺栓,当固定螺栓从固定块上脱离时,即可将防护罩从底座上方取下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容纳槽内,所述滑板与移动板固定连接,驱动机构工作实现螺纹杆的转动,由于螺纹杆与滑板螺纹连接,因此在螺纹杆转动的过程中滑板在容纳槽内向上或向下移动,实现移动板向上或向下移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容纳槽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滑板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设置便于实现滑板在容纳槽内移动;
所述移动板和滑板之间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杆的设置便于实现移动板和滑板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的底端面朝下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和容纳槽之间通过连通孔连通,所述收纳槽内拆卸式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位于连通孔内,通过过滤板的设置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附着在驱动机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航科电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航科电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0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