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捕蚊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0584.1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2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飞;陆家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地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A01M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陈酩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捕蚊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捕蚊器,涉及捕蚊器具的技术领域,包括盒体和盖体,盒体与盖体之间形成有捕蚊腔室,盖体上设有引入结构和引出结构,密封罩透光度高于盒体透光度。雨水经引入孔进入捕蚊腔室,蚊子通过引入孔进入捕蚊腔室,隔离网层将捕蚊腔室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形成了用于引诱蚊子进入捕蚊腔室的引诱源或用于蚊子产卵的产卵地,因倒锥形引入部设置蚊子难以逃离捕蚊腔室,第一腔室形成了用于捕捉蚊子的捕获空间。本发明捕蚊器制造成本低,在使用中无耗材及后续维修费用产生,且适用于大面积外环境使用。将捕蚊器放置好后无需专人维护,节省人工付出劳动力,且采用的是利用蚊子生物学原理的物理捕蚊方式,环保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蚊器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捕蚊器。
背景技术
雌蚊只在水中产卵,卵一般两天后孵化成为水生的幼虫(孑孓)。孑孓以水中的微生物、藻类等为食,经4次脱皮后成长为蛹,漂浮在水面上,最终蛹表皮破裂后羽化,幼蚊诞生而完成一个世代。
成蚊大多数栖息于外环境,在日常蚊子防治中,室外大环境内通常采用大面积喷洒除虫剂的传统方法以降低成蚊密度。这种方法不仅会耗费较高的人力物力,且除虫剂中的化学成分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误杀其它益虫,破坏生物链。并且,过多的使用除虫剂对人类健康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室外小区域灭蚊更多的是采用灭蚊灯的方式,但这种方法存在缺点有:安装复杂、本体成本高、使用时有耗材费用、需维修保养、单台灭蚊灯控制区域有限、主要针对夜间活动蚊子种类等弊端。
发明内容
针对实际运用中这一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捕蚊器,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捕蚊器,包括盒体和盖体,所述盒体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有捕蚊腔室,所述盖体上设有引入结构和引出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引出结构包括引出孔和密封罩,所述引出孔开设于所述盖体上且与所述捕蚊腔室连通,所述密封罩安装于所述盖体上且密封罩设所述引出孔,所述引入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盖体上且与所述捕蚊腔室连通的引入孔,所述引入孔开设在所述密封罩外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引出孔侧边由背离所述捕蚊腔室方向延伸以缩小所述引出孔开口大小形成引出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引入孔侧边由靠近所述捕蚊腔室方向延伸以缩小所述引入孔开口大小形成引入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盒体内设有隔离网层,所述隔离网层将所述捕蚊腔室由背离所述盖体方向依次分割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盒体侧壁形成有溢水孔,所述溢水孔靠近所述隔离网层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腔室背离所述盖体一侧设有自动换水结构,所述自动换水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盒体侧壁上的排水孔以及用于打开和密封所述排水孔的浮球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引出结构还包括透明罩和密封盖,所述透明罩呈两端开口设置,所述透明罩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罩外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盖螺纹连接被密封,且所述密封罩靠近所述透明罩一侧形成有通孔以连通所述密封罩与所述透明罩,所述透明罩与所述密封罩之间形成储存腔室。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密封罩和所述透明罩的透光度均高于所述盒体的透光度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引入结构还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沿所述密封罩外围方向设置于所述盖体上,且所述挡水板与所述密封罩之间形成引水槽,所述引入孔开设于所述引水槽底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地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地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05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