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宽粒级浮选的选前高效调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2176.X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1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邢耀文;丁世豪;桂夏辉;曹亦俊;刘炯天;车涛;孟凡彩;张友飞;徐梦迪;刘敏;魏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16 | 分类号: | B03D1/16;B01F7/18;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李悦声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宽粒级 浮选 高效 设备 | ||
1.一种适于宽粒级浮选的选前高效调浆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浆桶(15),调浆桶(15)包括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柱状结构,下半部分为漏斗形的倒锥台结构,调浆桶(15)顶部设有筒盖,筒盖上分别设有动力源和清水补加口(2),调浆桶(15)两侧设有双通道射流循环加药系统,调浆桶(15)侧壁上方设有矿浆出料口(4),矿浆出料口(4)下方的两侧相对位置设有两个矿浆抽离口(5),倒锥台结构的底端设有事故排料口(16)、靠近事故排料口(16)的倒锥台结构两侧分别设有矿浆射流口(17),调浆桶(15)的上半部分内侧自底部向上交替设有环形剪切隔板(11)与导流板(10),矿浆射流口(17)设有阀门;
所述双通道射流循环加药系统包括加药管(13),加药管(13)为实现矿浆剪切射流的文丘里管,文丘里管包括入口端、扩散端以及设置在喉道处的加药管口,加药管口通过管路和阀门连接有加药箱,加药箱上分别设有捕收剂加药口(9)和起泡剂加药口(12),文丘里管的入口端通过离心泵(8)连接有三通,三通的一个入口为矿浆入料口(6)、另一个入口与调浆桶(15)侧壁上的矿浆抽离口(5)连接,三通的两个入口上均分别设有阀门,文丘里管的扩散端通过管路与矿浆射流口(17)相连接,矿浆抽离口(5)与矿浆入料口(6)上均设有阀门;
调浆桶(15)内轴向设有搅拌轴(7),搅拌轴(7)顶端与筒盖上的动力源连接,搅拌轴(7)底端延伸至调浆桶(15)上下两部分的界限处,搅拌轴(7)上设多组搅拌叶轮(14),位于最底部的两组搅拌叶轮(14)与设置在最下方的两块环形剪切隔板均处于相同水平高度,构成逆流强制混合调浆区,对矿浆的向上运动形成阻碍,提高矿浆的湍流耗散率,强化调浆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宽粒级浮选的选前高效调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轮(14)数量多于环形剪切隔板数1-2个;搅拌叶轮(14)为直叶式、折叶式或螺旋面叶式,相同水平高度的搅拌叶轮(14)外围与环形剪切隔板(11)之间留有间隙,间隙为1-5mm,有效构筑强制湍流搅拌区,还能防止煤泥中粗颗粒造成叶轮卡壳损伤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宽粒级浮选的选前高效调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事故排料口(16)两侧的矿浆射流口(17)在调浆桶(15)倒锥台结构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对称分布,两个矿浆射流口(17)的管路水平截面相切,加药后的矿浆沿管路经矿浆射流口(17)在压力的作用下切线进入调浆桶(15)形成向上运动的强旋流体,有利于矿物颗粒表面的细泥脱除,优化调浆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宽粒级浮选的选前高效调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剪切隔板(11)与导流板(10)交替排布,环形剪切隔板(11)为1-3层;环形剪切隔板(11)上均匀开有4-12个圆弧形剪切口,圆弧形剪切口水平倾角15-30°,曲率半径0.5-1.5m;每层导流板(10)竖直固定在调浆桶(15)圆柱段桶壁且均匀分布设有4-12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适于宽粒级浮选的选前高效调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轮(14)数量多于环形剪切隔板数1个,搅拌叶轮(14)为直叶式,相同水平高度的搅拌叶轮(14)外围与环形剪切隔板(11)之间的间隙为3mm,环形剪切隔板(11)为2层,环形剪切隔板(11)上的圆弧形剪切口为8个,圆柱段桶壁上的每层导流板(10)为8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宽粒级浮选的选前高效调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电磁阀,可根据煤质情况通过调整阀门开合程度,实时控制矿浆循环量大小;所述动力源包括电机(3)和皮带传动结构(1),电机(3)通过皮带传动结构(1)为搅拌轴(7)提供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21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