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资源化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3623.3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5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洛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0 | 分类号: | C04B38/00;C04B33/32;C04B33/138;C04B33/132;B07B1/28;B02C23/08;B02C21/00;B02C17/10;B02C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50032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六价铬 污染 土壤 资源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包括:(1)对六价铬污染土壤进行物理破碎和筛分;(2)对鼓风炉渣进行物理破碎和筛分;(3)将水、筛分后的六价铬污染土壤和鼓风炉渣搅拌混匀;(4)将混合物进行造粒处理,形成陶粒生料;(5)将陶粒生料烘干后焙烧;(6)焙烧后的陶粒经过冷却,即得以六价铬污染土壤和鼓风炉渣为原料的陶粒产品。本发明通过资源化利用方式解决修复土壤的去处问题,且无需额外购买原煤等资源,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降低了处置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铬盐工业产生了大量的铬渣,尽管大部分铬渣得到了安全处置,但铬渣长期堆放仍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目前土壤修复工程项目中主要采用稳定化的方式处理六价铬污染土壤,如填埋、水泥窑协同处理和作为路基使用等方法,其中填埋法不仅增加了处理成本,而且会占用大量土壤资源;水泥窑协同处理处置虽然快速解决了场地开发问题,但受周围有无水泥窑厂的制约明显,同时处理成本增加;作为路基需要考虑运输距离和相关单位的接收意愿,协调工作量大,而且作为路基后还需要进行长期监测,为后续监管工作也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同时,上述三种方法还存在以下问题:随着时间延长,土壤内部未被还原的六价铬会再次溶出,或者土壤中的三价铬被空气再次氧化成六价铬,导致修复达标的土壤再次出现“返黄”现象,给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2228901A公开一种铬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包括:步骤1:向铬污染土壤中加入二价铁盐溶液,搅拌均匀,使得二价铁盐与土壤中的六价铬反应,将土壤中的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步骤2:向步骤1得到的土壤中加入石灰溶液,搅拌均匀,使得土壤中的三价铬转化为氢氧化铬。该方法属于对铬污染土壤的原位固化稳定化处理,整个过程在污染现场进行,无需解决土壤消纳,但其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缺陷:1、由于现场拌合的不均匀性,为确保修复效果,药剂投加量需远高于理论需求量,易造成二次污染;2、稳定效果周期短,一般质量保证期≤5年;3、修复后土壤浸出液六价铬浓度仅低于5mg/L,不能满足HJ/T 301-2007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中规定的铬渣作为路基材料和混凝土骨料的污染控制指标浸出液总铬1.5mg/L、六价铬0.5mg/L、钡10mg/L的限值。
基于此,提供一种处理成本低、工艺简单、工程过程容易控制的六价铬污染土壤的资源化利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六价铬污染土壤处理方法,经过环境变化和时间推移,土壤中的三价铬会被氧化为六价铬及六价铬再次溶出、土壤出现“返黄”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资源化利用方法,除六价铬污染土壤外其余原料同样为工业废弃物,本发明通过资源化利用方式解决修复土壤的去处问题,且无需额外购买原煤等资源,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降低了处置费用。
一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资源化利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对六价铬污染土壤进行物理破碎和筛分;
(2)对鼓风炉渣进行物理破碎和筛分;
(3)将水、筛分后的六价铬污染土壤和鼓风炉渣搅拌混匀;
(4)将混合物进行造粒处理,形成陶粒生料;
(5)将陶粒生料烘干后焙烧;
(6)焙烧后的陶粒经过冷却,即得以六价铬污染土壤和鼓风炉渣为原料的陶粒产品。
进一步的,步骤(1)、步骤(2)中所述物理破碎为先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然后采用球磨机进行研磨至100目以下,研磨后采用振动筛分机进行筛分,大于100目的颗粒再次进行研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洛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洛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36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