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3687.3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满;刘立涛;刘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华热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40/00 | 分类号: | F23B40/00;F23K3/00;F23L15/00;F23J15/02;F23J15/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曹徐婷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质压块 小方包 混合 逆向 燃烧 装置 | ||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属于锅炉燃烧系统领域。本发明包括吸热水管、补水加热管、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从左至右分别连通安装,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的内部循环布置安装有吸热水管,吸热水管与补水加热管连通,左侧炉体和右侧炉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生物质压块入料口和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中部炉体内部设置为主燃室,本发明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生物质锅炉生物质能源燃料单一,使用方式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合理性规划调整的问题,中部炉体内安装有补水加热管,补水加热管与外界锅炉供热回水连通安装。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适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属于锅炉燃烧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质锅炉是锅炉的一个种类,就是以生物质能源做为燃料的锅炉叫生物质锅炉,分为生物质蒸汽锅炉、生物质热水锅炉、生物质热风炉、生物质导热油炉、立式生物质锅炉、卧式生物质锅炉等,生物质锅炉燃烧使用的生物质能源通常为生物质压块和生物质小方包,生物质压块是将50毫米以下的含水率15~25%的生物质木屑、玉米、小麦、水稻、豆类、花生、山芋以及枝丫柴等生物质原料通过专用设备压制成截面尺寸为33—40毫米、长度大于15厘米的棒状固体颗粒生物燃料,生物质小方包是将秸秆整理打包成小方包,方便运输燃烧,以上传统的生物质锅炉燃料单一,只能选择生物质压块或是生物质小方包其中一种作为生物质燃烧能源,燃料热效率低,由于秸秆秋季产量大,其他季节产量低的季节性因素,传统的生物质锅炉使用方式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合理性规划调整。
因此,亟需提出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生物质锅炉生物质能源燃料单一,使用方式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合理性规划调整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生物质压块与小方包混合反火逆向逐层燃烧装置,包括吸热水管、补水加热管、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从左至右分别连通安装,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的内部循环布置安装有吸热水管,吸热水管与补水加热管连通,左侧炉体和右侧炉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生物质压块入料口和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中部炉体内部设置为主燃室,中部炉体内安装有补水加热管,补水加热管与外界锅炉供热回水连通安装。
优选的:左侧炉体和右侧炉体上加工有一次进风口和二次进风口,中部炉体底部加工有三次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中部炉体的上部安装有空气加热管,空气加热管的引出风分别与一次进风口、二次进风口和三次进风口的风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一次进风口、二次进风口和三次进风口上分别设置有电动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空气加热管布置在补水加热管的上端,风管布置在吸热水管的下端。
优选的:还包括手动开关门、电动插板门和传送带,所述生物质压块入料口上安装有手动开关门,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上安装有电动插板门,生物质小方包入料口的入料口处安装有传送带。
优选的:所述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上分别设置有检修门。
优选的:所述左侧炉体、中部炉体和右侧炉体底部分别设置有清灰门。
优选的:还包括引风机,所述中部炉体顶部通过烟气管道与引风机连通安装。
优选的:所述烟气管道上设置有除尘设备。
本发明为了解决不同情况下,生物质燃料入料方式不同的问题,其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华热能源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华热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36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