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痰痂清除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5754.5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2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单虎;张明;张蓉;张秋红;杨侠;李雅莉;张洁;方萍;刘昀;杨拴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4 | 分类号: | A61B17/24;A61M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杨凤娟 |
地址: | 71000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清除 | ||
一种医用痰痂清除器,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含外管、内管、旋转机构和清洗机构,外管的内部插设有内管,内管的一端插设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中的限位圈与内管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旋转机构中的转盘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分别通过螺栓与清洗机构中连接杆的一端旋接,该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外管的一端后,露设在外管的外侧;清洗机构设置于内管的一端上,内管插设在外管的内部,可通过旋转机构带动清洗机构转动,进而对气道中的痰痂进行清除,外管和内管均为软管,从而方便根据气道的弯度来转弯,本发明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痰痂清除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疾病治疗和护理的需要,人工气道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建立人工气道后,气体进出呼吸道时,正常呼吸时的湿化、加温、过滤过程消失,使得呼吸道失水增加,防御功能减弱,管腔内分泌物水分蒸发进而使得痰液变得粘稠,形成痰痂,因为痰痂阻塞气道,容易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者危及生命。
为了减少痰痂的形成,需要人工将气道中的痰痂清除,现有的痰痂清除器大多为直管,其不易根据气道的弯度来随意转弯,增加痰痂清除的难度,进而增加患者的不适感,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医用痰痂清除器,清洗机构设置于内管的一端上,内管插设在外管的内部,可通过旋转机构带动清洗机构转动,进而对气道中的痰痂进行清除,外管和内管均为软管,从而方便根据气道的弯度来转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外管、内管、旋转机构和清洗机构,外管的内部插设有内管,内管的一端插设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中的限位圈与内管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旋转机构中的转盘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分别通过螺栓与清洗机构中连接杆的一端旋接,该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外管的一端后,露设在外管的外侧;
上述旋转机构还包含进气管、转动杆和桨叶,转盘的外环壁上设有滑圈,该滑圈滑动设置在限位圈内侧壁上的滑槽内,转盘的侧壁上固定有转动杆,该转动杆悬设在内管内,转动杆的外环壁上等角固定有数个桨叶,桨叶设置于内管的内部,内管的另一端上设有凸起,该凸起嵌设在进气管的凹槽内,且紧密接触设置;
上述清洗机构还包含弹簧、海绵垫和支撑杆,弹簧设置于外管的外侧,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两侧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上下两个连接杆的截面均呈弧形设置,连接杆的外端上均固定有海绵垫,海绵垫的内部等距插设有数个支撑杆,该支撑杆的外端穿过海绵垫后,固定在连接杆的外截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管的内部设有一号挡板,该一号挡板的外环壁与进气管的内环壁固定连接,一号挡板的左侧设有一号通孔,一号挡板的一侧设有二号挡板,该二号挡板与一号挡板接触设置,二号挡板设置于内管的内部,且固定连接,二号挡板相邻于一号挡板的一侧与内管的端壁呈同一平面设置,二号挡板的右侧设有二号通孔,该二号通孔与一号通孔大小相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管的上下两侧壁上均插设有进氧管,该进氧管的一端分别悬设在清洗机构的上下两侧,进氧管的另一端分别悬设在内管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氧管的一端上均套设固定有固定圈,该固定圈一侧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微型摄像头,该微型摄像头通过导线与外部电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海绵垫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吸水块,该吸水块与海绵垫为一体式结构,吸水块插设在储水箱内,储水箱固定在连接杆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储水箱的内部设有加热棒,该加热棒固定在储水箱一侧的内侧壁上,加热棒与纽扣电池连接,纽扣电池固定在储水箱的外侧壁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57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