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内衬修复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5866.0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6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傅子斌;陈桂林;叶志建;李文其;赵文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华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3 | 分类号: | F16L55/163;F16L55/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内衬 修复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管道内衬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先检测管道外部路面情况、管道内部渗漏损害情况,再根据检测情况确定修复管道(22)段、制定施工方案;
S2管道预处理,对修复管道(22)内壁进行清理,将附在修复管道(22)内壁的结垢物、沉积物清除;
S3内衬管道拼装,包括:
S3.1环管拼接,将模块板(8)运送至靠近修复管道(22)的检查井内,在检查井内将多块模块板(8)拼装连接成环形的环管(9);所述环管(9)的外径小于修复管道(22)的内径;
S3.2内衬管道拼接,将环管(9)运送至修复管道(22)内;所述环管(9)两端轴向向外分别设有承接口(10)、插装口(11);拼接时,先在环管(9)的插装口(11)外壁、相邻匹配环管(9)的承接口(10)内壁涂覆密封胶,再将环管(9)的插装口(11)与相邻环管(9)的承接口(10)拼装连接;边拼装内衬管道(5),边等间距在内衬管道(5)安装位置的下方放置水泥垫块(12);
重复步骤S3.1、S3.2,先将模块板(8)拼装成环管(9),再由环管(9)拼装,直至形成覆盖修复管道(22)内壁的内衬管道(5);
所述内衬管道(5)上部等间距设有多个注浆孔(17);
S4调配填充浆料,调配强度、流动性符合填充设计规范要求的填充浆料;
S5管道填充注浆,使用注浆设备将调配好的填充浆料从注浆孔(17)注入修复管道(22)段与内衬管道(5)之间;注浆过程中边清理、排除修复管道(22)段与内衬管道(5)之间的污水、气体;
S6检测,使用可记录拍摄设备检测内衬管道(5)内壁的外观,确保修复完成的内衬管道(5)与修复管道(22)对应的区域内连续、无裂缝、无凹凸和流通堵塞,注浆没有出现空洞与未注满现象;
S7闭气试验,在完成的内衬管道(5)两端分别安装气堵,采用空压机对内衬管道(5)内部进行充气,观察管道内压力变化,进行闭气试验;
步骤S3内衬管道(5)拼装还包括在内衬管道(5)两端分别装设端管(1);所述端管(1)远离内衬管道(5)一侧内径与修复管道(22)段端部的内径相匹配;端管(1)另一端设有径向向内的内圈(3),内圈(3)与邻近的环管(9)对应连接;
所述端管(1)靠近内圈(3)一侧外壁为斜面(4);内圈(3)的外径与内衬管道(5)外径相匹配;所述内圈(3)抵贴于内衬管道(5)端部的环管(9)外端面;
每一所述端管(1)由复数块端管板(2)拼装连接制成;端管(1)安装时,先通过检查将端管板(2)运送至修复管道(22)端部位置,再将多块端管板(2)拼装连接成端管(1);
所述端管(1)外壁设有防水垫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衬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道(5)上部沿轴向设有两列注浆孔(17);两列注浆孔(17)分别朝向内衬管道(5)的两侧,位于同一列相邻注浆孔(17)的间距相等;所述位于最上游的内衬管道(5)顶部中间设有一预留口(18);
步骤S5管道填充注浆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顺着水流方向,从注浆孔(17)向内衬管道(5)与修复管道(22)段之间注浆,填充内衬管道(5)下部与修复管道(22)段之间的间隔,使内衬管道(5)固定于修复管道(22)段底部;
第二阶段,顺着水流方向,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继续通过注浆孔(17)向内衬管道(5)下部与修复管道(22)段之间注浆;注浆时注浆设备交替通过两列注浆孔(17),分别向内衬管道(5)两侧注浆,确保注浆过程内衬管道(5)受力均匀,避免位移;第二阶段的注浆高度不高于注浆孔(17);
第三阶段,逆着水流方向,从注浆孔(17)向内衬管道(5)与修复管道(22)段之间注浆,填充满内衬管道(5)与修复管道(22)之间的间隔,并依次封堵注浆孔(17),直至预留口(18)喷出浆料,停止注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衬修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管道填充注浆之前,在注浆孔(17)内侧搭设与注浆孔(17)适配的注浆支护板(19),注浆支护板(19)通过固定杆(20)支撑固定于内衬管道(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华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华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58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