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金属回收分类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5891.9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3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董配永;刘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夏董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32 | 分类号: | B30B9/32;B30B15/00;B07B1/04;B07B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侯蔚寰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金属 回收 分类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金属回收分类设备,涉及废旧金属回收技术领域,包括下料口和限位卡块,所述下料口底部的外部设置有处理框,且处理框内部的上端安装有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底部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底部外部的左端安装有辅助板,且辅助板内部的一端的中部贯穿有活动轴。本发明通过对处理装置、第一电动推杆和成型块的设置,能够在较小的废旧金属通过引导板掉落至容纳成型槽的内部时,能够利用第一电动推杆和处理装置的相互作用对成型块进行上下位置的调整,通过对成型块是上下位置的调整,能够对容纳成型槽内部的废旧金属进行挤压成型,便于后续使用者对废旧金属的收集,有效减少废旧金属在处理时占用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金属回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旧金属回收分类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每年都有大量的废旧金属产生。如果随意弃置这些废旧金属,既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又浪费了有限的金属资源,从而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废旧金属的回收整理,使得废旧金属价值增大化。
市场上的废旧金属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使用者进行快速的分类处理,结构繁琐,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对设备本身进行防护,设备内部容易受到较大的磨损,影响回收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不便使用者对回收之后的废旧金属进行挤压回收的问题,在废旧金属回收时会占用较多空间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旧金属回收分类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废旧金属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使用者进行快速的分类处理,结构繁琐,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对设备本身进行防护,设备内部容易受到较大的磨损,影响回收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不便使用者对回收之后的废旧金属进行挤压回收的问题,在废旧金属回收时会占用较多空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旧金属回收分类设备,包括下料口和限位卡块,所述下料口底部的外部设置有处理框,且处理框内部的上端安装有引导装置,所述引导装置底部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底部外部的左端安装有辅助板,且辅助板内部的一端的中部贯穿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套板,所述处理框内部的左端安装有传送带,且传送带外部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底部外部的两端均安装有定位卡槽,且定位卡槽底部的外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的外部安装有液压气缸,且液压气缸底部的外部设置有底框,所述底框内部的一端安装有遮挡装置,且遮挡装置外部的一端设置有调整装置,所述限位卡块位于底框内部的右端的上下两侧,所述底框外部的右端设置有容纳成型槽,且容纳成型槽外部的一端安装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顶部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储备框,且储备框的内部安装有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底部的外部设置有成型调整板,且成型调整板底部外部的左端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辅助板底部外部的一端连接有辅助弹簧,所述底框上端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座。
优选的,所述引导装置包括限位槽、连接轴、固定弹簧、衔接板和引导板,且引导装置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的中部安装有连接轴,且连接轴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外部的一端连接有衔接板,且衔接板外部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弹簧。
优选的,所述固定弹簧之间均为等距离分布,且固定弹簧外部的一端与衔接板为焊接连接,并且衔接板通过螺钉与引导板相连接,而且引导板内部与连接轴为固定连接,同事连接轴内部的中部与限位槽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推杆和成型块,且处理装置底部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底部的外部安装有成型块。
优选的,所述成型块与第一电动推杆为固定连接,且成型块通过第一电动推杆和处理装置构成升降结构。
优选的,所述遮挡装置包括卡块、轴套和转动转轴,且遮挡装置内部的左端设置有卡块,所述遮挡装置内部一端的中部贯穿有转动转轴,且转动转轴外部的两端均安装有轴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夏董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夏董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58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