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路面透水基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6597.X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1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范云鹰;郑琦七;唐森;叶春晓;宋俊江;时家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6 | 分类号: | E01C3/06;E01C3/00;E01C3/04;C04B28/00;C04B26/26 |
代理公司: | 昆明人从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204 | 代理人: | 周宇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高原 地区 路面 透水 基层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路面透水基层,在透水基层中掺入聚丙烯纤维或钢纤维;本发明路面透水基层结构针对高原地区季节温差和日温差大的特点,解决透水混凝土、透水水稳因温缩和温胀而造成的开裂、松散、剥落的问题,提高全透水路面使用耐久性,降低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路面透水基层,属于城市建设领域。
背景技术
高原地区春秋冬季具有少雨干旱,夏季雨量集中,内涝严重的气候特点,水系循环系统需求较高,容易内涝和干旱;高原地区季节温差和日温差大,透水混凝土、透水水稳容易因温缩和温胀而造成开裂、松散、剥落,路面日常维护费用较高,目前对于路面结构的研究集中在增加混凝土、地砖等路面铺设用材料的孔隙方面,以此提高地表上下的空气及水的交换。虽然类似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路面的质量明显下降,大多透水路面存在表层剥落、开裂、不均匀沉降等突出病害,严重影响道路设施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路面透水基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路面透水基层,在透水基层中掺入聚丙烯纤维或钢纤维,
所述透水基层为中间透水基层,包括透水混凝土基层或透水水稳基层;透水混凝土内部砂砾的公称最大粒径小于4.75mm;透水水稳基层内部砂砾的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当透水基层为透水混凝土基层时掺入聚丙烯纤维;当透水基层为透水水稳基层时掺入钢纤维。
所述聚丙烯纤维的掺量为1.0~1.2kg/m3,优选1.1kg/m3。
所述钢纤维的掺量为45~55kg/m3,优选50kg/m3。
本发明透水混凝土基层和透水水稳基层主要铺设于路基上部第二层,底部通常铺设一层级配碎石基层,上部铺设沥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高原地区季节温差和日温差大的特点,解决透水混凝土、透水水稳因温缩和温胀而造成的开裂、松散、剥落的问题,提高全透水路面使用耐久性,降低维护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所述的内容。所有在本发明的基础上进行改动的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透水路面从下往上分别是原始土基、级配碎石底基层、透水水稳基层、透水沥青面层;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厚度为15cm,透水水稳基层的厚度为15cm,透水沥青面层的厚度为8cm;
级配碎石底基层碎石的粒径规格及体积百分比为:(19mm~31.5mm):(9.5mm~19mm):(4.75mm~9.5mm):(0.1mm~4.75mm)=10%:30%:25%:35%;
透水水稳基层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砂砾94.5%、水泥5.5%;砂砾的粒径规格为:0.01mm~9.5mm;按照50kg/m3的量掺入钢纤维,钢纤维为常规市购产品;
透水沥青面层的组成及体积百分比为:9.5mm~13.2mm的碎石砂砾:4.75mm~9.5mm的碎石砂砾:机制砂:矿粉=42%:42%:12%:4%。
本实施例路面施工铺设方法如下:
(1)级配碎石底基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未经昆明理工大学;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65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