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7331.7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6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丽;赵艳蕊;张延瑞;于洪豪;刘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筱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42;B02C4/30;B02C23/24;B08B15/04;B01D47/06;C02F9/02;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2014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建筑 垃圾 破碎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中,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破碎箱和垃圾收集车,垃圾收集车置于破碎箱的底部,破碎箱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破碎箱内连接有破碎机构,破碎箱外壁连接有降尘箱,降尘箱内分别连接有补水箱和洒水箱,补水箱与洒水箱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降尘箱的底部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远离降尘箱的一端连接在补水箱的顶部,输水管外壁连接有水泵,水泵连接在补水箱的外壁;本发明有利于用于降尘的水资源进行重复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降低建筑垃圾破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指在工程中由于人为或者自然等原因产生的建筑废料,包括废渣土、弃土、余泥以及弃料等,这些材料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却是在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中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每年不可避免地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目前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经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和利用,必将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是将其填埋地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1911187461.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粉碎箱体、稳定支撑柱与建筑垃圾收集箱,所述粉碎箱体置于所述稳定支撑柱的内侧顶部,所述粉碎箱体的顶部安装有破碎按压机构,所述粉碎箱体的一端安装有降尘雾化连接管,该发明通过外接的输水接口进行输水,将水输入到降尘雾化连接管内,且经过降尘喷头喷出,将内部破碎而产生的粉尘进行降尘,减少粉尘污染;但仍存在缺陷,该装置无法对降尘所需的水流进行循环利用,导致降尘过程中浪费大量水分,不利于节约水资源,且提高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降尘所需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破碎箱和垃圾收集车,所述垃圾收集车置于破碎箱的底部,所述破碎箱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破碎箱内连接有破碎机构,所述破碎箱外壁连接有降尘箱,所述降尘箱内分别连接有补水箱和洒水箱,所述补水箱与洒水箱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降尘箱的底部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远离降尘箱的一端连接在补水箱的顶部,所述输水管外壁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在补水箱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外壁分别连接有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破碎箱外壁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电机连接在支撑座的外壁,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穿过破碎箱并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壁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外壁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转动连接在破碎箱的外壁,所述第二齿轮外壁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外壁均连接有破碎辊,所述破碎辊外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破碎齿。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外壁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壁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外壁均连接有第一同步轮,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之间连接有第一同步带。
优选的,所述第三转轴外壁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外壁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洒水箱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外壁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连接有移动框,所述移动框外壁开凿有凹孔,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在凹孔内。
优选的,所述洒水箱的底部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与洒水箱之间连接有第一单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筱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筱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73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复合型二氧化钛光解水制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增强型光解水制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