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心球形ITO造粒粉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7394.2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7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师琳璞;赵延飞;薛建强;杨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5/626 | 分类号: | C04B35/626;C04B35/453;C04B35/01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宋晨炜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心 球形 ito 造粒粉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心球形ITO造粒粉的制备方法,先将氧化铟粉末和氧化锡粉末制成浆料,之后向其中加入分散剂并研磨充分、加入粘结剂并混合均匀,然后加热浆料或调节浆料的pH值使浆料的粘度控制在100~1500mPa·s,最后对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即制得实心球形的ITO造粒粉。该制备方法既能保证ITO造粒粉的充分研磨和分散,又能制备出实心球形的ITO造粒粉,且操作方便,满足高性能靶材制备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化铟锡造粒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心球体ITO造粒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ITO薄膜导电性能良好,可见光透过率高,是一种很好的透明电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电致变色等领域。目前,ITO薄膜主要通过对ITO靶材进行磁控溅射得到,ITO靶材的品质决定着薄膜的性能。
干法成型是制备ITO靶材常用的一种成型方法,主要是模压辅助等静压,或者直接等静压的成型工艺。造粒技术是干法成型的一项核心技术,制得的造粒粉要有良好的充模性、流动性,且缺陷少,为达到这个要求,通常要求造粒粉为实心球形,然而现有技术制备的ITO造粒粉,一般是空心苹果形居多,以致于无法得到高品质的靶材。
制备实心球形造粒粉,要求浆料具有较高的粘度,但为了保证ITO粉研磨充分,通常会加入分散剂以降低浆料粘度,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兼顾二者,制备出实心球形造粒粉。公开号为CN106082993A的中国专利将ITO粉造粒后破碎、分散,进行二次造粒,得到实心球形造粒,但其制备方法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寻找一种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方法制造实心球形ITO造粒粉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心球体ITO造粒粉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既能保证ITO造粒粉的充分研磨和分散,又能制备出实心球形的ITO造粒粉,且操作方便,满足高性能靶材制备的要求。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心球形ITO造粒粉的制备方法,先将氧化铟粉末、氧化锡粉末与去离子水混合制成浆料,之后向其中加入分散剂并研磨充分、加入粘结剂并混合均匀,然后加热浆料或调节浆料的pH值使浆料的粘度控制在100~1500mPa·s,最后对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即制得实心球形的ITO造粒粉。
进一步地,加热浆料的具体操作为:将浆料加热至50~100℃,实时检测浆料粘度,当浆料达到目标粘度后,即可停止加热。
进一步地,调节浆料的pH值的具体操作为:向浆料中加入醋酸、硝酸或盐酸中的任意一种,使浆料的pH小于6。
进一步地,选取粒径为10~500nm的氧化铟粉末和粒径为10~500nm的氧化锡粉末,将氧化铟粉末和氧化锡粉末按照9:1的质量比加入去离子水中,制成固含量为50~80%的浆料。
进一步地,加入的分散剂的量为粉末总质量的0.1~5%,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酰胺、聚羧酸、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地,向浆料中加入分散剂并研磨充分后,浆料的粒度满足D90=0.1~2µm。
进一步地,加入的粘结剂的量为粉末总质量的1~10%,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缩醛、聚甲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地,喷雾干燥时,其进风温度为100~300℃,出风温度为60~200℃,雾化器频率为20~50Hz。
进一步地,制备的ITO造粒粉的粒径为20~150µ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73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聚乙烯管耐磨性能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乘用车柔性拆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