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退频小区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7582.5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0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郁文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彭琼 |
地址: | 20006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区 确定 方法 装置 设备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频小区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区域内各个小区的扇区标识信息和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预设周期内各个小区的载波资源PRB信息、业务接通率、业务流量速率;根据各个小区的扇区标识信息和PRB信息,确定各个小区的第一PRB利用率和各个扇区的第二PRB利用率;根据各个小区的第一PRB利用率、业务接通率和业务流量速率,确定目标阈值;确定不超过目标阈值的第二PRB利用率对应的扇区为退频扇区;根据多个第一小区的第一PRB利用率确定多个第一小区中的退频小区,退频小区退频后的退频扇区的第二PRB利用率不超过目标阈值。本发明能够有效确定退频小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退频小区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长期演进LTE)系统后的延伸。根据工信部最新频段分配原则,中国移动2.6G频段范围扩展至2515-2675MHz(160M),因此目前LTE2.6G D频段将部分移频,即4G业务需要进行退频,将4G的频率资源分配到5G业务中。其中,D1-D8频点中,D3、D7、D8频点继续由4G的LTE使用,其余频点均分配给5G使用。
因此,为了保证4G、5G网络的协同优化,如何在开展退频工作之前有效确定退频小区,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频小区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有效确定退频小区。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退频小区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区域内各个小区的扇区标识信息和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包括预设周期内各个小区的载波资源PRB信息、业务接通率、业务流量速率,扇区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各个小区的所属扇区,每个扇区包括多个小区;根据各个小区的扇区标识信息和PRB信息,确定各个小区的第一PRB利用率和各个扇区的第二PRB利用率;根据各个小区的第一PRB利用率、业务接通率和业务流量速率,确定目标阈值;确定不超过目标阈值的第二PRB利用率对应的扇区为退频扇区,退频扇区中包括多个第一小区;根据多个第一小区的第一PRB利用率确定多个第一小区中的退频小区,退频小区退频后的退频扇区的第二PRB利用率不超过目标阈值。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根据各个小区的第一PRB利用率、业务接通率和业务流量速率,确定目标阈值,包括:根据预设阈值对第一PRB利用率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第一PRB利用率区间;根据各个小区的业务接通率和业务流量速率,计算与每个第一PRB利用率区间相关联的业务接通率区间和业务流量速率区间;将满足预设条件的业务接通率区间和业务流量速率区间对应的第一PRB利用率区间下限作为目标阈值。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根据各个小区的业务接通率和业务流量速率,计算与每个第一PRB利用率区间相关联的业务接通率区间和业务流量速率区间,包括:根据各个小区的业务接通率和业务流量速率,计算每个第一PRB利用率区间对应的业务接通率均值、业务接通率标准差、业务流量速率均值和业务流量速率标准差;根据业务接通率均值、业务接通率标准差、业务流量速率均值和业务流量速率标准差,计算与每个第一PRB利用率区间相关联的业务接通率区间和业务流量速率区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获取预设区域内各个小区的扇区标识信息和第一信息,包括:获取各个小区的小区号、小区远端射频模块RRU以及小区扰码;基于小区号、小区RRU和小区扰码确定各个小区的扇区标识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PRB信息方法包括单位时间内占用PRB数量和单位时间内可用PRB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75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