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尖护罩及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7671.X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8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帕·克耐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莱娜第一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6 | 分类号: | A61M2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何子睿 |
地址: | 奥地利克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尖 护罩 固定 装置 | ||
一种IV导管系统,包括:导管毂(100)、针毂(200)和针罩(300),其中针毂(200)被置于导管毂(100)内,以使针(201)滑动地穿过隔膜(106)且被置于导管(101)的管腔内,从而可从导管毂(100)的近侧将针(201)抽回;其中,通过针罩(300)与导管毂(100)在端腔(107)内的内壁之间的配合,使得针罩(300)以一种保持的方式被置于端腔(107)内,且被置于针(201)之上,以使至少一个臂(301)停留在针(201)上并通过针(201)而受到弹簧力的作用,且在组装状态下针(201)滑动地被置于基座板(302)的通孔内;其中,在释放状态下,当从导管毂(100)中抽回针毂(200)从而从导管毂(100)中释放针罩(300)时,凸起部(204)将与基座板(302)相互作用,且至少一个臂(301)将遮盖针(201)的尖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闭式IV导管系统,包括针毂、导管毂和针罩组件,所述导管毂的导管与适配器本体的远侧连接,所述适配器本体具有从适配器本体侧向延伸的延伸管,其中延伸管与内部适配器本体腔和导管管腔流体连通。
背景技术
导管-特别是血管内(intravascular,IV)导管-用于将诸如生理盐水溶液、各种药物和全胃肠外营养的流体注入到患者体内、以及从患者身上抽取血液或监测患者血管系统的各种参数。外周IV导管往往比较短,且长度通常在大约两英寸或更少的量级。
IV导管的最常见类型是一种针套式(over-the-needle)外周IV导管。
如其名所暗示,一针套式导管被安装在具有锋利远侧尖部的引导针之上。至少导管的远侧部分与针的外表面紧密接合,以避免导管的剥离,从而便于将导管插入到血管内。导管和引导针被组装起来,使得引导针的远侧尖部延伸越过导管的远侧尖部,且针的斜面朝上远离患者的皮肤。
导管和引导针组件以浅角通过患者的皮肤,并被插入到血管内。有多种技术用于将这种导管和引导针组件插入到患者体内。在一种插入技术中,引导针和导管一起被完全插入到血管内。在另一种技术中,引导针在初始插入到血管内之后被部分地抽回到导管内。然后,导管被拧在针之上,且被完全插入到血管内。
在医疗技术中,为引入导管,广为人知的做法是将安装在柔性导管管内的尖头中空针应用于临床。在这种医学器械中,导管管部紧密地围绕在针的周围,从而允许针沿导管管部的长度方向滑动和嵌叠。在使用前,使针的尖部稍微伸出导管管部的开口,以使它能轻易地穿过皮肤。当针刺入皮肤时,导管管部的远端被同时置于患者的预期目标体腔内,例如诸如静脉的血管的内部。于是,针已完成协助引入导管的任务,并经由导管而被拉回。当针被释放时,导管被置于其预定的工作模式中达更长的时段,所述工作模式例如包括定期服用或输注流体或液体形式的药物、采集血样等。
对于针套式导管,主要有两种选项。第一种,敞开式IV导管系统,例如型,包括luer,在将导管插入到血管内之后,针经由luer而被抽回,luer可连接到采血或输液装置、以及用于相同目的的可选端口上。第二种,封闭式IV导管系统,例如NexivaTM型,包括在导管毂中的隔膜,在将导管插入到血管内之后,针经由隔膜而被抽回,从而将“针通道”与环境封闭隔开,且设置有从导管毂侧向延伸的延伸管,其中延伸管与导管毂腔及位于血管内的导管管腔流体连通。这两种选项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和具有不同的优点。
近年来,临床医生被患者的血液感染这一现象已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人们认识到“血液污染的锐器”必须被处理掉,以避免意外受刺。这种关注的产生源自目前无法治愈的致命性疾病的出现,例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爱滋病,AIDS”)、肝炎等,其可通过体液交换从被感染者传染给其他人。
由于存在意外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到这一问题,已开发出各种与静脉内导管一同使用的针罩。由于敞开式和封闭式IV导管系统在配置上的不同,已针对这两种选项引入了不同的针罩和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莱娜第一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葛莱娜第一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76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