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水虻分子鉴定引物、试剂盒和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7807.7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超;安新城;毛润乾;修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4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朱聪聪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水 分子 鉴定 引物 试剂盒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分子鉴定引物、试剂盒和鉴定方法。109F3:5’‑CCCGGGCTTATTTCACTT‑3’;109B3:5’‑CAATTGATGAATTAGCAAGAACA‑3’;109FIP:5’‑ATGAAGGGTAGCTAATCAACTGAAACAGCTACAATAATTATTGCCGT‑3’;109BIP:5’‑CCTATTCACCCGCAATTATTTGAGCCTCCTGTTAATCCCCCTAC‑3’。本发明的分子鉴定引物,按照本发明的鉴定方法能够鉴定出黑水虻。具有特异性高、操作简单、实施快捷、准确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分子鉴定引物、试剂盒和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Hermetia illucens L.学名亮斑扁角水虻,幼虫营腐食性、发育快速、产生生物量大,同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可用于生产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动物饲料。经过多年研究,黑水虻人工饲养的技术已逐渐成熟,且以黑水虻为主体的废弃物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迅速,如处理餐厨垃圾(Newton,et al.1977;Bondari,et al.1987;St-Hilaire,et al.2007;俞国辉等,2009;张佳鑫等,2019),又如处理和再利用跨境生物制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F0210204)。随着黑水虻产业化应用日渐广泛,其产生的大量幼虫以粗虫粉为主要形式,迅速进入饲料产业。黑水虻虫粉与黄粉虫粉,大麦虫粉外观相似,极易混淆,因此在生产应用过程中,虫粉区分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而分子生物学手段,则可以准确迅速的完成生物产品鉴定。
传统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主要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常规PCR的方法完成,常规PCR过程往往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复杂的操作过程、冗长的试验周期等,不能适应基层及现场的快速检测需要,大大限制了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且针对单一位点设计的引物,其结果准确性不高。
2000年,由日本荣研株式会社的N.Tsugunori等人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核酸等温扩增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1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利用该技术只需在恒温条件下孵育几十分钟即可快速完成核酸的指数级扩增,无需购置昂贵的PCR仪器,操作简单、快速,产物易于检测,特别适用于基层和现场一线的快速检测。短短几年时间,该技术已经在医疗卫生、食品安全、胚胎鉴定、动植物检验检疫、转基因产品等多个领域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胡成等,201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鉴定黑水虻的分子鉴定引物。
本发明的黑水虻的分子鉴定引物,包括以下任一组引物组:
引物组35:
35F3:5’-ACATAAGTTTCTGGTTACTTCC-3’,如SEQ ID NO.1所示;
35B3:5’-ATCGCATATTGATTACTGTTGT-3’,如SEQ ID NO.2所示;
35FIP:5’-AGTTCAACCGGTTCCTGCTCCTCTCTCACTCTTTTATTAGCCT-3’,如SEQ ID NO.3所示;
35BIP:5’-CGCTGGTATTGCTCATAGTGGACCCTAAAATTGAAGAAATCCCG-3’,如SEQ IDNO.4所示;
引物组109:
109F3:5’-CCCGGGCTTATTTCACTT-3’,如SEQ ID NO.5所示;
109B3:5’-CAATTGATGAATTAGCAAGAACA-3’,如SEQ ID NO.6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7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