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系共贮式排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7830.6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4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学彦;郭洪阳;顾朕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3/14 | 分类号: | F17D3/14;F16T1/38;F16T1/48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 代理人: | 冯燕平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系共贮式 排水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系共贮式排水器,包括第一排水器、第二排水器和贮槽;所述第一排水器和第二排水器分别与贮槽连通;第一排水器一级水封箱溢流水通过第一排水器二级水封管进入第一排水器二级水封箱,第一排水器二级水封管的溢流水通过第一排水器排水管进入贮槽;贮槽内的排水通过出水口,经过阀门控制,排至水罐车,汇总到污水处理系统。本发明达到一个整体的排水器,满足两系煤气管道使用,共享一个贮槽,简化流程操作,使设备的制造难度降低,造价降低,安装占地面积减少,管理及操作更为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系共贮式排水器。
背景技术
炼铁工业生产中副产较多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这些煤气作为宝贵的工业资源被充分利用,创造价值。煤气通过管道输送,由于多座高炉、转炉同时生产,往往一个管架,敷设几条煤气管线,且基于排水器的安装标准的要求、空间的利用,以及照顾到操作方便,往往两个排水器放置在一起,但是每个排水器只能满足一系煤气管道使用,无法同时满足两系煤气管道使用。由于现在环保要求及企业的环保意识的提高,原来许多将排水器排出的凝结水直接就近排到水沟,造成水质恶化。目前解决的方式是另建一个集水箱,由抽水车定期抽水,集中至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管理和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系共贮式排水器,达到一个整体的排水器,满足两系煤气管道使用,共享一个贮槽,简化流程操作,使设备的制造难度降低,造价降低,安装占地面积减少,管理及操作更为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双系共贮式排水器,包括第一排水器、第二排水器和贮槽;所述第一排水器和第二排水器分别与贮槽连通;所述第一排水器包括第一排水器筒体,所述第一排水器筒体内设有第一中隔板,所述第一中隔板将第一排水器筒体从内部隔成第一排水器一级水封箱和第一排水器二级水封箱;所述第一排水器筒体顶部设有第一排水器上封板,底部设有第一排水器下封板;所述第一排水器一级水封箱设有第一排水器一级水封管,所述第一排水器一级水封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位于第一排水器一级水封箱内的下部;第一排水器一级水封箱和第一排水器二级水封箱之间通过第一排水器二级水封管相连通,第一排水器一级水封箱溢流水通过第一排水器二级水封管进入第一排水器二级水封箱,第一排水器二级水封管和贮槽之间通过第一排水器排水管相连通,第一排水器二级水封管的溢流水通过第一排水器排水管进入贮槽;所述第二排水器包括第二排水器筒体,所述第二排水器筒体内设有第二中隔板,所述第二中隔板将第二排水器筒体从内部隔成第二排水器一级水封箱和第二排水器二级水封箱;所述第二排水器筒体顶部设有第二排水器上封板,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器下封板;所述第二排水器一级水封箱设有第二排水器一级水封管,所述第二排水器一级水封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位于第二排水器一级水封箱内的下部;第二排水器一级水封箱和第二排水器二级水封箱之间通过第二排水器二级水封管相连通,第二排水器一级水封箱溢流水通过第二排水器二级水封管进入第二排水器二级水封箱,第二排水器二级水封管和贮槽之间通过第二排水器排水管相连通,第二排水器二级水封管的溢流水通过第二排水器排水管进入贮槽;所述贮槽包括贮槽筒体,所述贮槽筒体的顶部设有贮槽上封板,底部设有贮槽下封板,贮槽筒体的下部设有出水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排水器一级水封箱、第一排水器二级水封箱、第二排水器一级水封箱和第二排水器二级水封箱顶部分别设有排气孔,在每个排气孔均设有阀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排水器一级水封箱、第一排水器二级水封箱、第二排水器一级水封箱和第二排水器二级水封箱底部分别设有放空孔,在每个放空孔均设有堵板。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排水器一级水封箱和第二排水器一级水封箱的顶部分别设有补水口,每个补水口处分别连接有带阀门的补水管。
上述方案中,所述贮槽筒体的顶部设有检修孔,每个检修孔均设有堵板。
上述方案中,所述贮槽筒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设有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78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明胶的交联改性方法
- 下一篇:一种AF马达结构、照相装置、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