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G前传设备的保护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8847.3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7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生冬;吴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32 | 分类号: | H04B10/032;H04B10/079;H04J14/02;H04Q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杨宏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保护 控制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5G前传设备的保护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所述方法包括:5G前传组网系统启动运行,控制默认状态为自动倒换状态;自动倒换状态下按照预先设置的光支路监测条件监测光支路通道状态,根据监测到光支路通道状态控制主备光纤的倒换;当接收到命令倒换的操作指令时,根据命令倒换的操作指令控制主备光纤的倒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5G前传半有源波分设备的保护控制方法,将保护分为自动倒换和命令倒换两种,倒换条件可以灵活修改,并且可以实现命令倒换,方便维护,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前传设备的保护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的5G前传组网中,移动公司引入半有源波分设备(Open-WDM),在光纤传输的主干线路上提供两根光纤进行互相保护,由于主干线光纤中的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合波组成的,在进行主干光路的保护时,现有技术的倒换条件一般是对主干光线的部分波长的光路进行监测,倒换条件相对固定不能修改,实际应用场景复杂多变,有时容易出现误倒换的情况。另外,现有技术的倒换控制未考虑到人工控制的方法,很不方便维护。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G前传设备的保护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5G前传半有源波分设备(Open-WDM) 的保护控制方法,将保护分为自动倒换和命令倒换两种,倒换条件可以灵活修改,并且可以实现命令倒换,方便维护,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实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5G前传设备的保护控制方法,所述5G 前传设备的保护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5G前传设备的保护控制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在5G前传组网系统中,对半有源波分设备,在光纤传输的主干线路上设置主备两根光纤进行互相保护;所述主备两根光纤分别为主用光纤和保护光纤;
5G前传组网系统启动运行,控制默认状态为自动倒换状态;
自动倒换状态下按照预先设置的光支路监测条件监测光支路通道状态,根据监测到光支路通道状态控制主备光纤的倒换;
当接收到命令倒换的操作指令时,根据命令倒换的操作指令控制主备光纤的倒换。
所述的5G前传设备的保护控制方法,其中,所述5G前传组网系统启动运行,控制默认状态为自动倒换状态的步骤之前包括:
预先在5G前传组网中,设置主备光纤的倒换条件包括自动倒换和命令倒换;所述自动倒换为根据预先配置的光支路监测条件控制主备光纤倒换,所述命令倒换为根据设置的命令控制主备光纤倒换。
所述的5G前传设备的保护控制方法,其中,所述5G前传组网系统启动运行,控制默认状态为自动倒换状态的步骤之前包括:
预先配置自动倒换状态的光支路监测条件包括:对分波后的部分光支路进行监测,或对所有的光支路进行监测;
预先配置命令倒换的指令包括:强制倒换,人工倒换,和倒换清除的控制命令,并设置强制倒换,人工倒换,和倒换清除的控制命令与对应的执行操作指令建立对应关系,以及设置命令倒换指令执行的优先级高于自动倒换状态执行命令。
所述的5G前传设备的保护控制方法,其中,监测的光支路通道状态包括:光路的光功率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的Idle状态、和光路的光功率低于设定门限的Fail状态。
所述的5G前传设备的保护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自动倒换状态下按照预先设置的光支路监测条件监测光支路通道状态,根据监测到光支路通道状态控制主备光纤的倒换的步骤包括:
当5G前传组网系统在自动倒换状态下,光功率实时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光支路通道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88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