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9081.0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9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樊聪聪;龚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10K59/122 | 分类号: | H10K59/122;H10K59/123;H10K59/124;G09F9/3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远明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模组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其包括阵列基板、位于该阵列基板上的像素定义层以及发光器件层。该发光器件层包括阳极层、发光层、及阴极层,该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本申请通过在相邻两个该发光单元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一凹槽,使得该阴极层通过该第一凹槽与该像素定义层连接,增加了该阴极层与该像素定义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发光器件层内膜层之间的粘附作用力,避免了发光器件层内膜层出现分离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在平板显示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具有轻薄、主动发光、响应速度快、可视角大、色域宽、亮度高和功耗低等众多优点,逐渐成为继液晶显示器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
现有技术中,OLED显示面板一般作为柔性显示面板,其在卷曲或动态弯折过程中,由于发光器件层内部膜层出现膜层分离的现象,造成显示面板显示异常的技术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以解决现有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曲或动态折叠过程中面板内部膜层出现膜层分离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阵列基板、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像素定义层以及发光器件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上的封装层;
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阳极层、位于所述阳极层上的的发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上的阴极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阴极层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像素定义层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器件层还包括位于位于所述阳极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的第一公共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的第二公共层;
所述第一凹槽贯穿所述第一公共层及所述第二公共层,以使部分所述像素定义层裸露;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像素区。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阵列件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角度;
其中,一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至少一所述第二凹槽。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凹槽贯穿部分所述像素定义层,所述阴极层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像素定义层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凹槽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所述阴极层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像素定义层及所述阵列基板连接。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至少一粘性器件;
所述粘性器件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凹槽设置。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粘性器件的材料包括丙二醇甲醚醋酸酯、聚异丁烯、丁基橡胶、微晶蜡、三氯甲烷;或者,所述粘性器件还包括黑色染剂。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贯穿所述阵列基板中的至少一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90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漆包线注塑成型一体机构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大型锥形环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