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托竹荪的盆栽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0241.3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1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翟洪平;李崇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好菇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周黎亚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荪 盆栽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真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托竹荪的盆栽种植方法;采用盆栽的方式进行红托竹荪的栽培种植,使红托竹荪得以工厂化生产,提高产量,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通过配制栽培土、栽培散料和保湿凝胶,使出产的红托竹荪品质好、菌裙洁白、菌柄光洁肥硕,氨基酸含量可达到347.59mg/100gFW,其中谷氨酸(Glu)的含量为155.37mg/100gFW。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托竹荪的盆栽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其中又以红托竹荪为最佳。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功效、抗菌抗氧化性以及抗血栓、降血脂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传统竹荪的栽培有荫棚栽培法、床载法、菌包法、竹林仿野生栽培法等,所需场地和土壤量较大,种植成本相对较高,且土壤暴露,湿度大,喜高湿条件的杂菌容易生长繁殖,容易侵染竹荪,导致腐烂病害的发生。
公开号为CN108901593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红托竹荪栽培方法,其是选择沙质土壤、土地肥沃的土地作为栽培场地,对栽培地进行翻耕、消毒处理后搭建大棚,以木屑、麸皮、硫酸镁、过磷酸钙等原料配制培养料,再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温度为21-23℃,湿度为82-85%,每隔2-3天对红托竹荪喷洒水,温度为23-26℃,湿度为85-90℃。但并未说明培养料的湿度范围,竹荪在土壤湿度长时间低于25%时不能形成菌蛋,或已形成菌蛋的会失水干缩,而长期高于50%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也不易形成菌蛋,导致产量低或质量较差。并且,在刚接种后湿度就达到82-85%,过高的湿度不利于菌丝生长,还可能出现杂菌繁殖,导致病害的发生。以荫棚栽培法进行竹荪的种植,产量受地形、空间等环境条件影响,不利于大规模进行栽培种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盆栽种植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红托竹荪的盆栽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高30cm、宽40cm的普通塑料栽培盆,在底部铺设一层5cm厚的栽培土,一层5cm厚的栽培散料,散料上沿着盆壁放一层宽度为5-7cm的菌种,重复铺设栽培散料、菌种和栽培散料,最后在散料表面覆盖一层5cm厚的栽培土,栽培土表面覆盖一层厚度为2-3cm,切碎的保湿凝胶。
进一步,所述的栽培土,是将按重量份计的腐殖土100-150份、落叶20-30份和酒糟15-35份混合,于温度28-32℃、湿度60-70%的条件下发酵2-4天得发酵料,将塘泥60-80份晒干粉碎,再将麸皮28-40份、米糠6-12份和豆饼粉25-35份混合炒制后趁热与发酵料、塘泥及12-26份的酸化木屑混合得到。
进一步,所述的酸化木屑,是将松木充分燃烧后,以其两倍质量的酸性溶液浸泡6-10h后干燥粉碎得到。
进一步,所述的栽培散料,是将按重量份计的改性玉米芯40-50份以110-140℃焙烧4-8min后,与干燥粉碎后的豆科植物根系8-12份混合研磨,再与木头刨花20-35份混合得到。
进一步,所述的改性玉米芯,是将玉米芯以碱性溶液浸泡后,烘干粉碎,再与其质量10-15%的凹凸棒土混合研磨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好菇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好菇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02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