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因编辑转基因作物编辑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580385.9 申请日: 2020-06-23
公开(公告)号: CN111793707B 公开(公告)日: 2022-04-22
发明(设计)人: 武玉花;张洪文;李俊;赵圣博;闫晓红;高鸿飞;李允静;吴刚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Q1/686;C12Q1/6851
代理公司: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代理人: 范盈
地址: 430062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因 编辑 转基因 作物 特异性 pcr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种基因编辑转基因作物编辑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及其应用,具体公开了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序列:收集靶标基因野生型核苷酸序列和基因编辑作物中基因编辑核苷酸序列;(2)设计引物/探针:根据上述核苷酸序列,在编辑序列的两侧设计野生型基因和编辑基因的通用引物对;(3)PCR扩增:以基因编辑作物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引物探针组合进行PCR扩增检测。本发明利用通用引物和编辑位点特异性TaqMan探针,能特异性识别并准确定量基因编辑作物,适用于基因编辑作物的身份鉴定和定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中DNA检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针对基因编辑转基因作物的编辑位点特异性TaqMan探针PCR方法,用于基因编辑转基因作物的编辑位点特异性定性定量检测。

背景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育种技术,能够对植物基因组进行高效、精准、特异的修饰,在植物领域广泛应用。如杜邦先锋·公司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Wx1基因培育的糯玉米、陶氏益农公司运用ZFN技术培育成的一种基因组编辑玉米、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抗褐变蘑菇、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ARGOS8启动子区获得的抗旱高产的基因编辑玉米等。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对基因组进行插入、突变等修饰操作,从而获得不同类型的基因组编辑转基因产品。目前在国际上基因组编辑技术对基因组进行修饰的种类主要分为3类:(1)SDN1类型,不涉及修复模板,不引入任何外源基因,只包括点突变、少量几个碱基插入或缺失;(2)SDN2类型,通过同源重组途径进行修复,导致基因1个到几个碱基突变(20bp);(3)SDN3类型,含有长度达到数kb的外源DNA。由于SDN3类转基因作物含有较长的外源DNA片段,可以采用传统的转化体特异性PCR方法对该类基因编辑转基因作物进行特异性识别和定量检测。而SDN1和SDN2类基因编辑作物由于直接在生物自身基因组上进行定向编辑,最终基因编辑产品一般在靶标位点仅含有少数碱基的突变,与传统采用的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突变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对于不含有外源DNA片段的SDN1和SDN2型基因编辑转基因作物不适宜用传统的转化体特异性检测方法进行身份鉴定和定量检测。

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中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虽然目前在国外批准商业化种植和销售的基因编辑转基因产品与以前传统转基因生物相比,其研究者往往声称并不含有任何外来基因序列或蛋白序列,但其仍然符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特征,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依据法规,我国安全管理部门要对研发中和商业化的基因编辑转基因产品进行安全监管和检测。针对基因编辑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前期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法,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CAPS(derived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衍生方法、限制性酶切PCR法、错配切割法、临界退火温度PCR(ACT-PCR)、高分辨率溶解曲线、Sanger测序法、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法等。除了测序法,以上这些方法都只能定性检测转基因产品中的靶标基因是否被编辑,不能识别特异的编辑位点,不能满足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中对转基因产品进行精准身份识别和准确定量检测的需求;测序法虽然能通过序列分析可识别特异的编辑位点,但该方法相对耗时费力,且不能满足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中对转基因产品进行准确定量检测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基因编辑作物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因编辑转基因作物的编辑位点特异性定性定量PCR方法。本发明通过对基因编辑转基因产品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提供一种能对转基因产品进行精准身份识别和准确定量检测的编辑位点特异性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为基因编辑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监管和产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03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