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接测试装置及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1355.X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1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舟;向远汉;牟宗斌;王中兴;康扬;刘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6 | 分类号: | G01R31/5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装置 空调器 | ||
本发明公开了快接测试装置及空调器,该快接测试装置包括:绝缘底座、至少一个接线组件、以及用于定位绝缘底座的磁铁,磁铁安装在绝缘底座上,接线组件包括:接线柱、可运动至与接线柱接触导电的活动柱、驱动活动柱脱离接线柱的复位弹簧,接线柱位于绝缘底座内部且连接测试线,活动柱的一端位于绝缘底座的外部、另一端活动伸入绝缘底座内部,接地线夹持在绝缘底座和磁铁之间,磁铁与接地线接触导电。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方便安装、测试操作快捷、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电测试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快接测试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活中使用到的电器种类繁多,电器在生产完成后都需要上电测试性能,以检查其是否合格。常见的电器中通常设有带接线端子的接线板,上电检测时需要将接线端子接电,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方便接线操作的测试装置,但这种测试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1、测试装置中的接线柱直接连接测试线,未测试时通电的接线柱裸露在外,工作人员操作时极易被电伤,测试装置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2、测试装置的接地部分采用回弹式指针,测试时仅回弹式指针的端面与接线板的接地区域贴合,接触面积小、接地导通性能差,在测试过程中容易出现通电瞬间打火的情况,导致接线板上的控制器元器件出现损坏;
3、回弹式指针的一端通过接地端子连接接地线,接地端子采用螺母螺旋式按压固定,搭配固定应该使用圆头接地插片,易损坏且不便于发现,维修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提高现有测试装置的安全性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测试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快接测试装置及空调器,其通过设计上电测试装置的接线组件以及接地结构,达到使用安全、方便操作且成本低的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快接测试装置,包括:绝缘底座和至少一个接线组件,接线组件包括:接线柱、可运动至与接线柱接触导电的活动柱、驱动活动柱脱离接线柱的复位弹簧,接线柱位于绝缘底座内部且连接测试线,活动柱的一端位于绝缘底座的外部、另一端活动伸入绝缘底座内部。
其中,快接测试装置还包括:用于定位绝缘底座的磁铁,磁铁安装在绝缘底座上,接地线夹持在绝缘底座和磁铁之间,磁铁与接地线接触导电;磁铁吸附在被测试电器上时,活动柱被被测试电器上的接线端子推动至与接线柱接触导电。
优选的,接线柱的一端位于绝缘底座内部的接线腔中,绝缘底座的侧面设有连通接线腔的入线口。
优选的,活动柱的一端为接触端、另一端为插接端,接触端设有一圈导向斜面,接线柱上靠近活动柱的端面设有形状与接触端相匹配的凹槽;插接端设有用于外部接线端子插入的插接孔。
优选的,接线组件还包括:固定在绝缘底座内部的第一套筒,复位弹簧位于第一套筒中,活动柱活动穿过第一套筒和复位弹簧。
优选的,活动柱沿轴向依次设有尺寸逐段减小的外限位段、内限位段和活动段;活动段伸出第一套筒并靠近接线柱,活动段安装有第一限位片;复位弹簧抵在所述内限位段和所述第一套筒之间;外限位段位于第一套筒外部;活动柱可运动至第一套筒与第一限位片或外限位段相抵。
优选的,接线组件还包括:固定在绝缘底座内部的第二套筒、设于第二套筒中的缓冲弹簧,接线柱活动穿过第二套筒和所述缓冲弹簧,活动柱推动接线柱时压缩缓冲弹簧。
优选的,接线柱沿轴线方向依次设有尺寸逐渐减小的定位段和接线段;接线段从第二套筒伸入绝缘底座内部的接线腔中,接线段安装有第二限位片;接线柱可向活动柱运动至第二限位片与第二套筒相抵。
优选的,绝缘底座包括:左半座、右半座和盖板,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夹持固定在左半座和右半座之间,左半座和右半座的同一端设有连接形成接线腔的凹陷部,盖板被固定在左半座和右半座上且覆盖接线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13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