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油座存油的结构及雾化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1595.X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5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黄欣荣;邓武阳;赵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分类号: | A24F40/40;A24F40/10;A24F40/42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之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28 | 代理人: | 杜启杰;汪治兴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油座存油 结构 雾化器 | ||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隔油座存油的结构及雾化器,主要创新点在于从另一个角度解决油液渗漏出雾化器的问题,包括雾化支架和隔油座,隔油座进一步分为下层组件、上层组件和过渡面,下层组件的外轮廓贴合雾化支架的内壁,上层组件与雾化支架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雾化支架和隔油座之间形成开放式空腔用于临时收纳部分渗漏的油液。合理设计开放式空腔的尺寸后,在雾化器的一个使用周期内,可以确保从连接处渗漏出来的油液不会再流出雾化器,如此优化了使用体验,不会再污染外部和用户的手。同时雾化支架、硅胶座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开放式空腔的结构浑然天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溶胶产生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油座存油的结构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雾化器里面包括一个发热组件,油液渗入发热组件后被雾化,接着被流动的空气带走,如此雾化器向外排除令人心旷神怡的气味。
现有技术中,发热组件包括纤维绳和螺旋缠绕在纤维绳上的电热丝,发热组件在安装到雾化器里面时,纤维绳的首尾两端被卡座(一般设置两个U形槽口)夹持完成固定。油液从发热组件的左右两侧进入后从中间流出;现有技术中,发热组件与油仓之间的结合处有间隙,油液进入发热组件时可能存在渗漏,这部分油液如果回流到雾化器的底部,容易污染外部和用户的手,引起不适。
接下来便是如何解决油液渗漏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使用各种办法增加连接处的密闭性,但密封得最好的结构仍然会渗漏少量油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油座存油的结构及雾化器,进一步减少油液渗漏处外雾化器的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油座存油的结构,包括:雾化支架,所述雾化支架为筒状结构且上下贯通,所述雾化支架的上端在左右两侧同时设有用于承载发热组件的槽口;隔油座,所述隔油座采用弹性材质,所述隔油座的中间位置上下贯通,所述隔油座至少分为上下两层组件,下层组件的外轮廓等于雾化支架的内轮廓,上层组件的外轮廓尺寸小于隔油座的内轮廓尺寸,由于下宽上窄结构使得上层组件的四周存在过渡到下层组件的过渡面,此时上层组件的最上端高于过渡面的最上端;所述隔油座的高度小于所述雾化支架的槽口高度,所述隔油座插入雾化支架完成连接,下层组件与雾化支架过盈配合,上层组件的四周、过渡面和雾化支架的内侧三者共同限定出用于临时收纳渗漏油液的开放式空腔,开放式空腔朝上敞开,接受被重力引导流下的油液。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开放式空腔的上端直接连通着油仓和发热组件之间的连接处,可以将油液疏导到开放式空腔;本方案反其道而行不从密封性方面考虑,采用了临时收纳少量油液的方式(可以配合现有技术中连接处的密封方案组合使用)。合理设计开放式空腔的尺寸后,在雾化器的一个使用周期内,可以确保从连接处渗漏出来的油液不会再流出雾化器,如此优化了使用体验,不会再污染外部和用户的手。同时雾化支架、硅胶座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开放式空腔的结构浑然天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渡面靠近上层组件的内端低于过渡面远离上层组件的外端。下层组件与雾化支架之间为过盈配合,在拆卸出隔油座时容易突然流出存着的油液,采用上述方案后,油液往低处流自然地聚集在靠近上层组件的四周,避免了取出隔油座时油液突然散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位于所述上层组件左右两侧的过渡面上设置柱状的接线端子,同时两个所述接线端子均贴合上层组件的左右侧面,结构更加紧凑,所述接线端子的内部上下贯通从而允许发热组件的电极丝穿过,所述接线端子的最上端高于过渡面的最上端。采用上述方案,接线端子用于保护电极丝,避免存留的油液直接接触电极丝,也避免存留的油液从接线端子的内部(沿着电极丝的侧壁)渗漏出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隔油座和接线端子为一体结构且材质均为硅胶,所述雾化支架的材质为硬质塑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雾化支架需要承载发热组件和隔油座,所以本身需要具有适当的强度;而硅胶材质本身较软,同时弹性模量大,非常方便与硬质结构之间实现过盈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15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猪的智能清洗操控系统
- 下一篇:基于振动传感器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