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温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2552.3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0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聪;邹进屹;田疆;刘振华;师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乐知新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4 | 代理人: | 周伟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温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温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目标对象区域中的待测温对象;对待测温对象进行分割,得到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分别采集第一目标区域的第一测试温度和第二目标区域的第二测试温度;根据第二测试温度,调整第一测试温度,并将调整后的第一测试温度作为待测温对象的实际温度。本发明实施例对待测温对象进行分割,得到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分别采集两个目标区域的测试温度,根据第二测试温度,调整第一测试温度,并将调整后的第一测试温度作为所述待测温对象的实际温度,自动利用第二目标区域的温度,调整第一目标区域的测试温度,避免了环境温度的变化对第一目标区域测试温度产生的较大影响,有效提高了温度测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温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以人体体温为重要检测指标的传染性疾病。在人员集中场所或重要出入口(例如:机场、车站、商场、小区入口、各个企业入口等)等地方需要设置非接触式、高精度并且能够快速响应的体温测量装置,以对人员体温进行有效筛查。
目前,体温测量装置主要采用红外传感器和摄像机结合使用进行体温测量,以红外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根据摄像机所采集的图像确定的摄像机与待测温人员的距离确定待测温人员的实际体温。由于该体温测量装置中所确定的人体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误差较大、红外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为人体穿着衣服后的衣服外表温度。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人体体表温度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测量精度较低,因此,目前的体温测量装置精度有待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
1、增加黑体校准源,利用黑体与摄像机共同确定摄像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精度。但是增加黑体后体温测量装置的安装调试工作较为复杂,并且黑体成本较高,不利于体温测量装置的普及。
2、利用环境温度等其他因素进行温度补偿,提升体温测温精度。但是,该方案中环境温度需要手动输入,操作麻烦,并且环境温度随时发生变化,手动输入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是在早晚温差较大的位置和季节,体温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仍然不能达到预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解决温度测量过程中存在的至少上述问题,创造性地提供一种测温方法及设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温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目标对象区域中的待测温对象;对所述待测温对象进行分割,得到第一目标区域和第二目标区域;分别采集所述第一目标区域的第一测试温度和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的第二测试温度;根据所述第二测试温度,调整第一测试温度,并将调整后的第一测试温度作为所述待测温对象的实际温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测试温度,调整所述第一测试温度,包括:根据所述待测温对象,确定所述待测温对象的温度采集距离;根据所述第二测试温度,确定当前环境温度;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温度、所述温度采集距离及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补偿模型,调整第一测试温度,得到所述实际温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测试温度,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测试温度及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的区域温度均值;根据所述区域温度均值,利用预先确定的温度拟合模型,确定当前环境温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测试温度及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的区域温度均值包括:将所述第二目标区域分割为若干个温度采集点;相应地,根据所述第二测试温度,分别确定每个所述温度采集点的温度值;确定所获取的若干个温度值的平均值为所述第二目标区域的区域温度均值。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温度拟合模型根据以下操作确定:获取并记录若干个第二目标区域的区域温度均值;获取并记录每一区域温度均值对应的环境温度;根据所获取的区域温度均值和每一区域温度均值所对应的环境温度,拟合得到所述温度拟合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25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