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氢气脱氧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2810.8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7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魏承泉;李光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鑫国源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58 | 分类号: | C01B3/58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魏梳芳 |
地址: | 527129 广东省云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氢气 脱氧 | ||
本发明涉及脱氧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氢气脱氧器,包括中空的脱氧器本体,脱氧器本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脱氧器本体内设有阻断进气口与脱氧器本体内部空间的第一管板,脱氧器本体内设有若干贯穿第一管板以连通进气口的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内填充有催化剂,脱氧器本体还设有第一冷却水进水口和第一冷却水出水口,第一冷却进水口与第一冷却出水口均与脱氧器本体相对于第一管板远离进气口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一换热管远离与进气口连通的端部的另一端与出气口连通,脱氧器本体内部还设有触媒格栅板;本发明制备的氢气脱氧器的温度从370℃降至50℃以内,降低了设备占地面积,将装置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氢气脱氧器。
背景技术
脱氧器,又称除氧器,在化工生产中原料氢中往往含有氧气,由于较高氧气的存在,不符合加氢工艺要求,也不符合安全要求,需要将它除去,国内氯酸钠行业脱氧器均采用夹套冷却式脱氧器,冷却效果差,需要在脱氧器的出气管后端增加外置冷却器进行冷却,但是外置冷却器常常由碳钢材质制成,容易遭受到腐蚀,增加了额外的投资费用和维修费用,并且现有的脱氧器温度难以控制,当温度高达370℃时,必须减产来控制温度,加大了生产运行的安全风险,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氢气脱氧器,设备紧凑,冷却效果显著,降低了设备占地面积,可大幅降低脱氧器温度,将脱氧器的温度从370℃降至50℃以内,装置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省维修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氢气脱氧器,包括中空的脱氧器本体,所述脱氧器本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脱氧器本体内设有阻断进气口与脱氧器本体内部空间的第一管板,所述脱氧器本体内设有若干贯穿第一管板以连通进气口的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内填充有催化剂,所述脱氧器本体还设有第一冷却水进水口和第一冷却水出水口,所述第一冷却进水口与第一冷却出水口均与脱氧器本体相对于第一管板远离进气口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远离与进气口连通的端部的另一端与出气口连通,所述脱氧器本体内部还设有触媒格栅板,所述触媒格栅板靠近第一管板且远离进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有3%氧气的氢气经水环压缩机增压,进入新型氢气脱氧器,含有3%氧气的氢气通过第一换热管中的催化剂的作用下,脱去氢气中的氧气,H2与O2化合成水,此时通过触媒后的气体变为纯氢气,由于第一冷却进水口与第一冷却出水口均与脱氧器本体相对于第一管板远离进气口的内部空间连通,可以向第一冷却进水口通入循环冷却水,使得H2与O2化合成水产生的大量热量经过第一换热管外层的循环冷却水带走,因为第一换热管根数多,换热面积大,气体走管程,水走壳程,进而使得脱氧器温度下降,出气口的气体温度也降低了,实现降温效果,并且通过循环水的冷却,可以自由调节的控制脱氧器的温度;通过脱氧器本体内部还设有触媒格栅板,触媒格栅板靠近第一管板且远离进气口,触媒格栅板可以挡住第一换热管内的触媒的掉落;由于脱氧器本体的出气口的温度下降了,所以不需要在出气口后增设膨胀节,节省了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出口气口的温度较低,可以减缓气体在管道内的腐蚀,设备管道不易穿孔,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氧器本体内还设有阻断出气口与脱氧器本体内部空间的第二管板,所述脱氧器本体内还设有若干贯穿第二管板以及连通出气口的第二换热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纯氢气经过触媒格栅板后,然后进一步进入第二换热管进行进一步换热,第二管板可以阻断出气口与脱氧器本体内部空间,减少氢气从脱氧器本体内部空间跑出的概率,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均匀分布于脱氧器本体内,均匀换热,使得冷却降温更为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鑫国源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鑫国源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28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