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莱氏拟乌贼冰鲜饵料转化及活饵投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2816.5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1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琳;陈四清;张盛农;翟介明;林铃生;孙礼娟;葛建龙;王峥;韦寿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10/20;A23K10/22;A23K50/8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莱氏拟 乌贼 饵料 转化 投喂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莱氏拟乌贼冰鲜饵料转化及活饵投喂的方法,本发明在苗种培育前期,通过降低水位,缩小莱氏拟乌贼和池底的距离,以及投喂配合饲料增加糠虾和鱼苗因摄食饵料时的活动频率,驯化莱氏拟乌贼摄食底部活饵。本发明采用冷麻醉的方法将活饵麻醉,莱氏拟乌贼摄食后,鱼苗在口中挣扎,让乌贼感受到摄食的是活饵,而不吐出,同时麻醉复苏后的活饵还可在池底存活,然后被乌贼摄食,从而通过驯化解决了乌贼不摄食冰鲜饵料的难题。在投喂饵料时,莱氏拟乌贼能够争抢下沉阶段的饵料,针对这一特性,本发明通过升高水位的方式,增大饵料下沉距离,延长饵料下沉时间,有效避免了因莱氏拟乌贼不摄食池底死饵而造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莱氏拟乌贼冰鲜饵料转化及活饵投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 Lesson),英文名:Bigfin reefsquid,日本名:アオリイカ,属于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鞘亚纲(Coleoidea)、枪形目(Teuthida),闭眼亚目(Myopsida),枪乌贼科(Loliginidae),拟乌贼属(Sepioteuthis),是枪乌贼科中在印度-西太平洋中分布最广的品种之一,从日本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夏威夷到非洲东海岸,北至红海,南至马达加斯加海域均有发现,其中我国黄渤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拟乌贼属已知拟乌贼Sepioteuthis sepioidea、澳大利亚拟乌贼Sepioteuthis australis和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3种,我国仅莱氏拟乌贼1种。莱氏拟乌贼是西太平洋暖水区的次要经济头足类,在中国的广东和闽南近海常有渔获,年产量约200t,具有体型大体大(最大体重达5.6公斤),肉厚,可食部分较高,肉质细嫩鲜美,干制后为海味佳品,具有极高的食用、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深受我国、韩国、日本等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由于大量捕捞怀卵亲体,致使资源量锐减,几近枯竭。黄海水产研究所和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自201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莱氏拟乌贼开发研究,先后突破了亲体驯养、受精卵采集、苗种培育、循环水养殖和增殖放流等技术,初步建立了苗种繁育和增养殖技术工艺,为其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为我国海水养殖品种多样性和珍稀海洋生物繁育保护作出贡献。
在自然海域中,莱氏拟乌贼初孵幼体摄食小型虾类,30d后摄食蟹类的幼体等,2个月后摄食虾类和鳉鱼等。在人工繁育和养殖过程中,我们发现莱氏拟乌贼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几乎不到水的下层活动,不摄食死饵,也不捕食生活在水底的活饵。由于莱氏拟乌贼初孵幼体较大,前期饵料一般为活的虾苗和鱼苗。目前,我国北方市场上可以提供的前期活饵仅包括糠虾、蜾蠃蜚、钩虾、虾虎鱼苗等,其中糠虾在乌贼苗池中大部分时间在水的下层,沿着池壁游动,其余种类则生活在池底,且几乎不活动。在养殖过程中,则缺乏可以稳定供应,且投喂规格适宜的活饵,目前大多投喂脊尾白虾,但因受大风、暴雨、霜冻等天气影响,造成池塘捕捞受到限制,使得来源不稳定,且脊尾白虾也大部分时间紧贴池壁,乌贼难以捕食。在活饵投喂时,莱氏拟乌贼一般在饵料沉入水底前进行摄食,沉入水底后,饵料大多不活动或仅在下层池壁活动,乌贼一般不摄食。此外在莱氏拟乌贼生长到一定规格时,在投喂冰鲜饵料时,仅在饵料下沉过程中可见乌贼摄食,但吃到口中会立即吐出,摄食冰鲜饵料较差,往往因活饵供应不及时造成大量死亡,因此亟待建立莱氏拟乌贼前期活饵投喂方法和养成阶段的活饵和冰鲜饵料驯化投喂技术,进而降低养殖风险和养殖成本,以利于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未见莱氏拟乌贼冰鲜饵料转化方法及活饵投喂方法的报道。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莱氏拟乌贼几乎不到水的下层活动,不摄食死饵,也不捕食生活在水底的活饵,但目前可以稳定提供的前期活饵大多生活在池底,且几乎不活动,造成乌贼难以摄食。
(2)在莱氏拟乌贼养成阶段,摄食冰鲜饵料较差,往往因活饵供应不及时造成大量死亡。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28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电分离的电子雾化装置
- 下一篇:抗微生物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