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3171.7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6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温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12/46;H04W76/10;H04W76/11;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降低NB‑IoT设备与智能家居设备交互时的交互流程和时延。该方法包括:家庭网关接收来自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的目的节点为NB‑IoT设备;若家庭网关与NB‑IoT设备接入的NB‑IoT基站之间存在虚拟专用网络VPN通道,则家庭网关通过VPN通道向NB‑IoT基站发送第一数据。本申请用于智能家居设备与NB‑IoT设备交互的过程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技术的发展,NB-IoT设备在家庭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智能锁,智能水电抄表设备等都可以通过NB-IoT设备实现。
当前NB-IoT设备与家庭网络组成的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NB-IoT设备通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网络与NB-IoT基站或者网络边缘服务器连接,NB-IoT基站或者网络边缘服务器通过5G NB-IoT网络与NB-IoT服务器连接。智能家居设备通过家庭局域网与家庭网关连接,家庭网关通过家庭宽带与智能家居服务器连接,智能家居服务器与NB-IoT服务器之间通过通信链路连接。
应用在家庭网络中的NB-IoT设备与家庭网络的距离通常较近,但是NB-IoT设备不能直接接入到家庭网络中,需要依次通过NB-IoT基站,NB-IoT服务器,智能家居服务器,家庭网关才能实现与智能家居设备的交互。这种交互方法交互流程长,时延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降低NB-IoT设备与智能家居设备交互时的交互流程和时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家庭网关接收来自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的目的节点为NB-IoT设备;若家庭网关与NB-IoT设备接入的NB-IoT基站之间存在虚拟专用网络VPN通道,则家庭网关通过VPN通道向NB-IoT基站发送第一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NB-IoT基站接收来自NB-IoT设备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的目的节点为智能家居设备;若NB-IoT基站与智能家居设备接入的家庭网关之间存在虚拟专用网路VPN通道,则NB-IoT基站通过VPN通道向家庭网关发送第二数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在家庭网关和NB-IoT基站之间存在VPN通道的情况下,家庭网关和NB-IoT基站通过该VPN通道传输数据。这样,在NB-IoT设备与智能家居设备之间进行交互时,可以直接通过家庭网关,VPN通道以及NB-IoT基站进行交互,减少了NB-IoT设备与智能家居设备交互的流程。由于NB-IoT设备通常与需要交互的智能家居设备的通信距离较近。NB-IoT设备接入的NB-IoT基站距离智能家居设备接入的家庭网关的距离也较近。因此,通过在两者之间建立VPN可以大大减少NB-IoT设备与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链路长度,从而减少两者之间交互的时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庭网关,该家庭网关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智能家居设备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的目的节点为NB-IoT设备;处理单元,用于在家庭网关与NB-IoT设备接入的NB-IoT基站之间存在虚拟专用网络VPN通道的情况下,指示通信单元通过VPN通道向NB-IoT基站发送第一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NB-IoT基站,该NB-IoT基站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NB-IoT设备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的目的节点为智能家居设备;处理单元,用于在NB-IoT基站与智能家居设备接入的家庭网关之间存在虚拟专用网路VPN通道的情况下,指示通信单元通过VPN通道向家庭网关发送第二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3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