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驱动雪崩二极管忆阻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4007.8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8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金湘亮;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45/00 | 分类号: | H01L45/00;H01L27/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沈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73 | 代理人: | 沈祖锋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驱动 雪崩 二极管 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光电驱动雪崩二极管忆阻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P-Sub、NBL区、第一环形DN-Well区、环形P-epi区、第二DN-Well区、第一环形浅槽隔离区、环形N+注入区、第二环形浅槽隔离区、环形P-Well区、N-Well区、P+注入区和多晶硅环栅;
所述衬底P-Sub上设有所述NBL区,所述NBL区上设有所述第一环形DN-Well区,所述第一环形DN-Well区中设有所述第一环形浅槽隔离区和所述环形N+注入区,所述第二环形浅槽隔离区位于所述第一环形DN-Well区与所述环形P-epi区的交界处;所述环形P-epi区内设有所述环形P-Well区和所述多晶硅环栅,所述第二DN-Well区中设有所述N-Well区,所述N-Well区中设有所述P+注入区;
所述P+注入区引出用作光电驱动雪崩二极管忆阻器件的阳极;所述N+注入区引出用作光电驱动雪崩二极管忆阻器件的阴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驱动雪崩二极管忆阻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DN-Well区中设有所述第一环形浅槽隔离区,所述第一环形浅槽隔离区的内侧与环形N+注入区外侧边缘接触,所述第一环形浅槽隔离区的外侧与第一环形DN-Well区外侧边缘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驱动雪崩二极管忆阻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注入区周围设有多晶硅环栅,所述多晶硅环栅外侧设有第二环形浅槽隔离区,所述多晶硅环栅内侧与所述P+注入区外侧边缘接触,所述多晶硅环栅外侧与所述第二环形浅槽隔离区内侧边缘接触,所述第二环形浅槽隔离区外侧与所述环形N+注入区内侧边缘接触,所述第二环形浅槽隔离区横跨所述第一环形DN-Well区和所述环形P-epi区的交界处,所述N-Well区与所述第二DN-Well区边缘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驱动雪崩二极管忆阻器件,其特征在于,在周期性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当信号来到器件阴极,器件阳极接地电位时,所述环形N+注入区、所述第一环形DN-Well区、所述NBL区、所述第二DN-Well区、所述N-Well区和所述P+注入区构成反偏二极管结构。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电驱动雪崩二极管忆阻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次光刻,在衬底P-Sub的表面制作NBL区;
步骤二:第二次光刻,在所述NBL区上由外而内依次形成第一环形DN-Well区、环形P-epi区和第二DN-Well区;
步骤三:第三次光刻,在所述环形N+注入区外侧边缘与所述第一环形DN-Well区外侧边缘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浅槽隔离区;在所述第一环形DN-Well区与所述环形P-epi区的交界处形成第二环形浅槽隔离区;
步骤四:第四次光刻,在所述环形P-epi区内形成环形P-Well区;
步骤五:第五次光刻,在所述第二DN-Well区中形成N-Well区;
步骤六:第六次光刻,在所述N-Well区中形成多晶硅环栅;
步骤七:第七次光刻,在所述第一环形DN-Well区中形成环形N+注入区;
步骤八:第八次光刻,在所述N-Well区中形成P+注入区;
步骤九:将所述P+注入区引出用作光电驱动雪崩二极管忆阻器件的阳极;将所述环形N+注入区引出用作光电驱动雪崩二极管忆阻器件的阴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师范大学,未经湖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400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