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4410.0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5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夏鸣;陈玉清;贾信洪;周东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F24F13/30;F28D7/16;F25B41/04;F25D17/02;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孙琴;何梅生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空调 机组 冷凝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两个储水箱顶部低于组合式空调机组底部,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集水盘通过冷凝水回收管与第一储水箱顶部的进水口相连接,第一储水箱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与预冷换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接,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第一水泵和第一单向止回阀,预冷换热器的出水端通过回水管与第二储水箱顶部的进水口相连接,第二储水箱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出水管与冷却塔的集水底盘相连接,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泵和第二单向止回阀;第一储水箱与第二储水箱之间通过第一溢流管连通。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能提高冷凝水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组合式空调机组是由各种空气处理功能段组装而成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厂、商场、医院、超市等众多行业和大型场所。研究表明,空调冷凝水一般在10~15℃,由此可见这部分水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冷量。在夏季,这些空调箱内每日产生的冷凝水量巨大,且温度低、杂质少、硬度低,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传统的空调冷凝水处理方式大多是直接将冷凝水作为污水废弃资源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城市的排水系统压力和环境污染风险,这显然与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相悖。因此,为防止冷凝水排放不当带来的隐患,实现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研究组合式空调机组冷凝水回收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显得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以期达到提高冷凝水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空调机组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所述组合式空调机组包括预冷换热器,所述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水平并排设置的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两个储水箱顶部低于组合式空调机组底部,所述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集水盘通过冷凝水回收管与第一储水箱顶部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储水箱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与预冷换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第一水泵和第一单向止回阀,所述预冷换热器的出水端通过回水管与第二储水箱顶部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储水箱底部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的末端延伸至冷却塔的集水底盘之上,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泵和第二单向止回阀;
所述第一储水箱侧壁上在靠近第一储水箱顶部的位置开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储水箱的第一溢流口与第二储水箱之间通过第一溢流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水箱侧壁上设有上下排列的第一高位液位计和第一低位液位计,且所述第一高位液位计的高度低于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低位液位计的高度高于第一储水箱的出水口;所述第二储水箱侧壁上设有上下排列的第二高位液位计和第二低位液位计,所述第二高位液位计的高度低于第一溢流管,所述第二低位液位计高度高于第二储水箱的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储水箱侧壁上开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储水箱的第二溢流口外部连接有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二溢流口的高度位置介于第一溢流管和第二高位液位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水回收管上设有过滤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水箱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二储水箱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水回收管、过滤组件、第一储水箱、第二储水箱、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表面均包裹有保温棉。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4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