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热转印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4506.7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1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赖义雪;王俊;张娇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4C1/17 | 分类号: | B44C1/17;B24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561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热转印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板材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UV热转印工艺,该工艺中使用的酸洗设备包括箱体;箱体顶部一侧转铰接有箱盖,箱体底部设有固定架,固定架顶部用于安装需要进行热酸洗的板材;固定架一侧固连有喷管,喷管水平方向靠近板材的一侧开设有一组喷孔;喷管通过管道与箱体底部的水泵连通;箱体内的侧壁和底部设有加热单元,加热单元用于对箱体内的酸液进行加热;本发明通过水泵配合喷孔增加板材表面的酸液流速,增加板材的热酸洗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板材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UV热转印工艺。
背景技术
铝合金现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如铝合金板画、全铝家居产品及铝合金装饰盒等,为此在铝合金表面形成色彩鲜明、大气美观的图案越来越受到各研发机构的重视。
热转印是一项新兴的印刷工艺,由国外传入不过10多年的时间。该工艺印刷方式分为转印膜印和转印加工两大部分,转印膜印刷采用网点印刷(分辨率达300dpi),将图案预先印在薄膜表面,印刷的图案层次丰富、色彩鲜艳,千变万化,色差小,再现性好,能达到设计图案者的要求效果,并且适合大批量生产。
转印加工通过热转印机一次加工(加热加压)将转印膜上精美的图案转印在产品表面,成型后油墨层与产品表面溶为一体,逼真漂亮,大大提高产品的档次。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热转印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7111068745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板热转印工艺,包括步骤a)铝板表面前处理、步骤b)铝板氧化烘干、步骤c)制备转印纸、步骤d)转印;还包括步骤e)封孔处理与步骤f)二次酸洗;该工艺完全使用铝电化学成膜原理,成品无油墨、树脂等保护层,更能凸显铝板的金属光泽;图案与基体之间毫无凹凸感,手触无浮凸感,板面更加平整;采用双重封孔工艺,可有效避免在封孔过程中使图案虚花;图案色彩鲜艳,多种颜色一体成型,绝无重影等现象。整体工艺简洁,易于控制,可广泛应用于铝合金装饰板中;现有技术中酸洗时将板材直接放入箱体中,使得板材浸没在箱体内的酸液中之后对酸液进行加热,进而使得板材完成热酸洗,但板材浸没在酸液时,箱体中的酸液由于流动较慢,使得板材附近的酸液与板材反应之后浓度下降,进而降低板材的酸洗效率。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UV热转印工艺,通过通过水泵对酸液进行加压,进而使得高压的酸液经管道充入喷管,最后经喷孔喷出,增加板材表面酸液的流速,进而增加酸液与板材的反应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酸洗时将板材直接放入箱体中,使得板材浸没在箱体内的酸液中之后对酸液进行加热,进而使得板材完成热酸洗,但板材浸没在酸液时,箱体中的酸液由于流动较慢,使得板材附近的酸液与板材反应之后浓度下降,进而降低板材的酸洗效率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UV热转印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UV热转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板材预处理,对板材进行表面除杂并抛光,使得板材表面粗糙度Ra小于12.5;之后通过除尘设备对板材表面进行除尘,保证板材的表面洁净;
S2、酸洗处理,将S1中抛光除尘之后的板材放入酸洗设备中进行热酸洗;酸洗溶液为1%浓度的冰醋酸与2%浓度的盐酸的混合溶液;之后对板材进行2-3次水洗,清除板材表面残余酸液,清洗完成的板材通过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备用;
S3、喷涂处理,向S2中烘干后的板材上喷涂UV涂料,之后通过紫外光照射使得涂料快速固化,之后再对固化之后的涂料层进行打磨抛光和除尘;
S4、转印处理,通过胶水将转印纸粘附在板材表面,之后根据板材的形状对转印纸进行裁剪;裁剪完成之后送入热转印机中,对热转印纸进行加热并完成转印,之后撕掉转印纸,即可完成热转印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45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