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辅料和回料进行协同生物干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4746.7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2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季;詹亚斌;魏雨泉;张阿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辅料 进行 协同 生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辅料和回料进行协同生物干化的方法,通过生物干化机对餐厨垃圾进行干化处理,在生物干化机内加入机器处理量70‑80%的餐厨垃圾,余量为辅料;所述辅料包括40‑80%的锯末,余量为回料;所述回料为上一批生物干化剩下的物料,包含15‑25%的锯末,余量为餐厨垃圾,含水率为10‑20%。本发明通过将回料回收与锯末重新组成辅料进行协同生物干化,可以有效提高堆体内的细菌量,促进堆体升温,可以更快速的降低堆体的含水率,实现生物快速干化的同时,节省了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辅料和回料进行协同生物干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我国主要的城市有机废弃物之一,每年产生量约为9000万吨,如此多的餐厨垃圾如不及时处理,将会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与好氧堆肥等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干化处理周期较短,一般为7~15d。然而,随着市政管理对城市餐厨垃圾产生处理周期要求的提高,普通的生物干化已经无法满足餐厨垃圾的快速处理。近年来,市场上主要有日处理量1吨、3吨、5吨、10吨的带有加热功能的生物干化处理机,一般3~5d可使餐厨垃圾含水率下降到30%以下,可达到餐厨垃圾快速减量的效果,已逐渐在城市餐厨垃圾减量化处理实践中广泛应用。
餐厨垃圾含水率、孔隙度、C/N比是影响餐厨垃圾生物干化速率的重要因素,这三者皆需要添加辅料进行调节。在生产实践中,一个日处理量5吨的餐厨垃圾生物干化处理点(月处理量150吨),按照25%添加锯末,每月需要添加锯末50吨(每吨锯末400元,则每月需要20000元);这对于餐厨垃圾生物干化处理点,是无法承受的。因此,寻找一种更加廉价且来源稳定、充足的物料替代辅料(锯末),用于调节餐厨垃圾含水率、孔隙度、C/N比,使其快速干化,是及其必要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辅料和回料进行协同生物干化的方法,在生物干化时通过将回料回收,与辅料按照特定比例混合再利用,提高干化速率的同时,节省能耗。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利用辅料和回料进行协同生物干化的方法,通过生物干化机对餐厨垃圾进行干化处理,在生物干化机内加入机器处理量70-80%的餐厨垃圾,余量为辅料;
所述辅料包括40-80%的锯末,余量为回料;
所述回料为上一批生物干化剩下的物料,包含15-25%的锯末,余量为餐厨垃圾,含水率为10-20%。
作为优先的,所述生物干化机中加入75%的餐厨垃圾和25%的辅料,辅料包括60%的锯末和40%的回料。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干化机的加热板为90-115℃,生化仓内温度60-90℃。
进一步的,生物干化机内加热与搅拌联动,搅拌方式采用间歇式搅拌,搅拌停止,加热即停止;同时搅拌时采用正反间隔交替转动。防止物料在加热过程中糊化粘壁。
进一步的,当物料温度为50-60℃时,通过抽风去除水汽,有利于物料的快速生物干化。即物料温度达到60℃就抽风去除水汽,抽风过程中会使物料降温,待温度下降至50℃立即停止抽风。
进一步的,对物料进行曝气,曝气量为0.30-0.60m3·min-1·m3(即单位处理量下每分钟的曝气量)。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通过将回料回收与锯末重新组成辅料进行协同生物干化,可以有效提高堆体内的细菌量,促进堆体升温,可以更快速的降低堆体的含水率,实现生物快速干化的同时,节省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验对比时,不同处理物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图2为本发明实验对比时,不同处理物料的含水率随时间变化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47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