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导电性的杆塔基础及其建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4788.0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8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田旭;裴锋;刘欣;贾蕗路;程宏波;曾晗;邓辰星;李财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E02D15/02;E02D27/42;C04B111/94 |
代理公司: |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金一娴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民营科***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导电性 杆塔 基础 及其 建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导电性的杆塔基础及其建筑方法。一种具有高导电性的杆塔基础,包括底板、台阶和主柱,所述杆塔基础采用导电混凝土进行浇筑而成,所述导电混凝土包括以下配比的原料:水泥800‑900kg/m3,砂800‑900kg/m3,石墨350‑530kg/m3,不锈钢纤维320‑380kg/m3,水320‑380kg/m3,分散剂16‑18kg/m3。本发明的杆塔基础通过在普通混凝土中添加导电相材料制备导电混凝土,利用导电混凝土浇筑形成杆塔基础,以显著降低杆塔基础的电阻率、减小接地电阻,该杆塔基础与杆塔的接地系统相连可改善杆塔的接地效果。本发明的杆塔基础的建筑方法可较好较快的筑成杆塔基础,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高导电性的杆塔基础及其建筑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电网规模的扩大,输电走廊可供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小,条件越来越恶劣。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多的输电线路不得不避开适宜于人员活动的地区,选址在贫瘠荒芜的地段,线路杆塔所处地形复杂,杆塔位置多为山顶、山坡、山腰、深谷、大跨越等。此类地区对输电线路的建设,特别是线路接地工程的建设提出新的挑战。一方面,此类地区一般土壤条件较差,很多地方岩石居多,土壤中导电离子和含水量较低,电阻率非常高;另一方面,此类地区往往建设条件较差,平坦地段较少,可供施工的范围受限。导致此类地区线路的接地较难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
工程中常用的降阻措施,如增大接地网络面积、引入外接地等在此类地区较难实现,采用化学降阻虽然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接地导体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是埋设于地下,与杆塔底部连接,承受输电线路杆塔载荷的一种结构,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杆塔不下沉、不倾覆。常见的杆塔基础有装配式基础、现场浇筑式基础以及桩基础,其中现场浇筑式基础应用最为广泛。输电线路杆塔基础需要用到混凝土,目前杆塔基础所用的混凝土通常都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砂、石为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普通混凝土。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埋于地下,一方面与杆塔相连,另一方面与大地接触,是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的主要部分,但是,目前杆塔基础由普通混凝土筑成,其电阻率较高、导电性较差,导致杆塔基础的接地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具有高导电性的杆塔基础及其建筑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高导电性的杆塔基础,包括底板、台阶和主柱,所述杆塔基础采用导电混凝土进行浇筑而成,所述导电混凝土包括以下配比的原料:水泥800-900kg/m3,砂800-900 kg/m3,石墨350-530kg/m3,不锈钢纤维320-380kg/m3,水320-380kg/m3,分散剂16-18kg/m3。
进一步的,所述砂的粒径为0.4-4.0mm。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粉为100-800目。
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纤维钢号为316L、长度为8-12mm。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尺寸6300-7000mm*6300-7000mm*500-800mm。
进一步的,所述台阶尺寸为3800-4000mm*3800-4000mm*600-800mm。
进一步的,所述主柱尺寸为1200-1500mm*1200-1500mm*2300-2800mm。
进一步的,所述主柱边缘内侧100-300mm范围内设置有杆塔基础接地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4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