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粒度钛粉的降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5128.4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8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军;孙高秋;郭政;李庆奎;吴小超;王成铎;何季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1/145 | 分类号: | B22F1/145;B22F1/14;B22F1/14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杨海霞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度 方法 | ||
1.一种小粒度钛粉的降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钛粉和纯水在杯中超声并搅拌均匀,静置2-8min,倒去杯中的液体,并将杯内剩余的钛粉烘干;
2)将步骤1)所得钛粉和钙颗粒按质量比3-5:1置于上部设有筛网的不锈钢坩埚中,钙颗粒放于坩埚底部,钛粉平铺于筛网上,利用钙蒸汽进行脱氧;
3)脱氧结束后,当降至室温时取出钛粉,分别用盐酸、纯水洗涤,即得;
该方法用于费氏粒度在6-20μm、氧含量2000-8000ppm的小粒度钛粉脱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粒度钛粉的降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费氏粒度为15μm的钛粉和纯水按1g:10ml的固液比在烧杯中进行配比,然后超声并搅拌4分钟,静置3分钟后,倒去烧杯中的液体以去除钛粉中的微细粉,这里钛粉的损失率为3%,然后将烧杯中剩余的钛粉在真空烘箱内60℃烘干后用于降氧;
2)将步骤1)所得钛粉和钙颗粒按5:1的质量比置于上部设有筛网的不锈钢坩埚中,钙颗粒位于坩埚底部,钛粉平铺于筛网上,然后将坩埚置于氢化脱氢炉中,在氩气保护气氛下进行升温;其具体升温工艺为:以8℃/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并于1000℃保温2h,保温结束后随炉空冷;
3)当炉温降至室温时,取出钛粉,分别用10%盐酸、纯水进行洗涤,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即得;
钛粉氧含量由降氧前的6100ppm降至980ppm,降氧率83.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粒度钛粉的降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费氏粒度为20μm的钛粉和纯水按1g:8ml的固液比在烧杯中进行配比,然后超声并搅拌3分钟,静置2分钟后,倒去烧杯中的液体以去除钛粉中的微细粉,这里钛粉的损失率为4%,然后将烧杯中剩余的钛粉在真空烘箱内60℃烘干后用于降氧;
2)将步骤1)中所得钛粉和钙颗粒按4:1的质量比置于上部设有筛网的不锈钢坩埚中,钙颗粒位于坩埚底部,钛粉平铺于筛网上,然后将坩埚置于氢化脱氢炉中,在氩气保护气氛下进行升温;其具体升温工艺为: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50℃,并于950℃保温3h,保温结束后随炉空冷;
3)当炉温降至室温时,取出钛粉,分别用10%盐酸、纯水进行洗涤,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即得;
钛粉氧含量由降氧前的5500ppm降至1150ppm,降氧率79.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粒度钛粉的降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费氏粒度为8μm的钛粉和纯水按1g:6ml的固液比在烧杯中进行配比,然后超声并搅拌5分钟,静置2分钟后,倒去烧杯中的液体以去除钛粉中的微细粉,这里钛粉的损失率为4.5%,然后将烧杯中剩余的钛粉在真空烘箱内60℃烘干后用于降氧;
2)将步骤1)中所得钛粉和钙颗粒按3:1的质量比置于上部设有筛网的不锈钢坩埚中,钙颗粒位于坩埚底部,钛粉平铺于筛网上,然后将坩埚置于氢化脱氢炉中,在氩气保护气氛下进行升温;其具体升温工艺为: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20℃,并于920℃保温2h,保温结束后随炉空冷;
3)当炉温降至室温时,取出钛粉,分别用10%盐酸、纯水进行洗涤,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即得;
钛粉氧含量由降氧前的6500ppm降至1690ppm,降氧率74.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粒度钛粉的降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利用钙蒸汽进行脱氧时,在氩气保护气氛下进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小粒度钛粉的降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利用钙蒸汽进行脱氧时,升温工艺为:升温至880-1000℃并保温1-4h。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小粒度钛粉的降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5-8℃/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80-10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粒度钛粉的降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钛粉和纯水按1g:6-10ml的固液比进行混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粒度钛粉的降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钙颗粒的纯度为99.9%,粒度为4-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512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及集成杀菌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套
- 下一篇:一种农业灌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