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板及微通道换热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585138.8 申请日: 2020-06-23
公开(公告)号: CN111780598B 公开(公告)日: 2021-11-09
发明(设计)人: 魏志国;林原胜;柯志武;王苇;柯汉兵;李勇;李邦明;肖颀;王俊荣;吴君;黄崇海;苟金澜;陈凯;庞杰;劳星胜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主分类号: F28D9/02 分类号: F28D9/02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沈军
地址: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换热板 通道 换热器
【说明书】:

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板及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板的一板面开设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多个流体通道,每一个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多个流体通道的通道长度与通道宽度相适配,以使多个流体通道对正向流动的流体的阻力相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热板通过对应设置多个流体通道的通道长度与通道宽度,使得多个流体通道对正向流动的流体的阻力相等,有利于流体均匀地分配至多个流体通道,从而改善了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因流体流量分配不均,造成局部受热不匀而引起逆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板及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是换热通道当量直径在10μm~1000μm的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与传统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具有比表面积大,设备紧凑等突出优点。此外,由于换热器结构紧凑,因此设备抗压性能好,可靠性较高,在制冷空调、能源动力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常情况下,微通道换热器内流场状态较为稳定,传热过程可以连续进行,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内各流体通道的通道宽度通常是相等的,但各流体通道的通道长度通常是不相等的,这样就会造成各流体通道对流体的阻力不相等,从而易造成微通道换热器的各流体通道内的流体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各流体通道内的流体流量分配不均会造成通道内局部过热,通道内局部过热会导致通道内流体受热膨胀(或者会导致流体在近饱和状态下发生局部扰动引起相变)而导致压力突变,这样往往会造成通道内发生瞬时逆流现象,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发生受热不匀或者相变的流体更易发生瞬时逆流现象。而发生瞬时逆流现象会显著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传热效率,特别是在驱动力较低的情况下(例如自然循环式换热器),可能会导致传热过程停滞,影响热源用户的可靠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板及微通道换热器,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各流体通道内的流体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的一板面开设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多个流体通道,每一个所述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流体出口,多个所述流体通道的通道长度与通道宽度相适配,以使多个所述流体通道对正向流动的流体的阻力相等。

其中,多个所述流体通道对反向流动的流体的阻力相等;和/或,多个所述流体通道对正向流动的流体的阻力小于对反向流动的流体的阻力。

其中,多个所述流体通道的入口呈环绕所述流体入口布置;和/或,

多个所述流体通道的出口呈环绕所述流体出口布置;和/或,

多个所述流体通道的入口均与所述流体入口相间隔,且多个所述流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流体入口的间距相等,所述换热板设置有所述流体通道的板面上开设有入口流体分配槽,所述入口流体分配槽位于所述流体入口与多个所述流体通道的入口之间,所述流体入口通过所述入口流体分配槽连通多个所述流体通道的入口;和/或,

多个所述流体通道的出口均与所述流体出口相间隔,且多个所述流体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流体出口的间距相等,所述换热板设置有所述流体通道的板面上开设有出口流体汇集槽,所述出口流体汇集槽位于所述流体出口与多个所述流体通道的出口之间,所述流体出口通过所述出口流体汇集槽连通多个所述流体通道的出口。

其中,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流体出口在第一方向上相间隔,所述流体通道包括靠近所述流体入口的入口段、靠近所述流体出口的出口段、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连通所述入口段与所述出口段的换热段;多个所述流体通道的换热段在第二方向上呈并排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其中,多个所述流体通道包括中部流体通道、以及分设于所述中部流体通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的多个侧部流体通道,其中:

多少所述侧部流体通道的入口段均呈弧形通道设置且越远离所述中部流体通道弯曲程度越大;和/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51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