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快速开关功能的共轨喷油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6033.4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5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万长久;褚黎宏;周斌;龙贻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1/10 | 分类号: | F02M61/10;F02M61/12;F02M6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乾乙律师事务所 5023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快速 开关 功能 喷油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快速开关功能的共轨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和设置在喷油器体内的电磁控制阀、过渡垫片、计量阀和控制阀套;其中,控制阀套上设置有进油调节孔,进油调节孔能随着针阀的动作动态开、闭;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具备快速开关功能的共轨喷油器,该方案能有效改善共轨喷油器的喷射效果,提高发动机运行的经济性,有利于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共轨喷油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快速开关功能的共轨喷油器。
背景技术
共轨喷油器的结构一般包括从上至下分布的电磁控制阀、受控于电磁控制阀的计量阀密封机构、计量阀、控制阀套和针阀,控制阀套上设置有进油计量孔;泄压喷油时,电磁控制阀通电,计量阀密封机构在电磁控制阀的作用下,使计量阀上的出油计量孔打开,此时,通过进油计量孔进入控制阀套内的燃油量小于从出油计量孔流出的燃油量,控制阀套内部燃油压力迅速降低,针阀被下部的高压燃油顶起,喷嘴打开;封闭蓄压时,电磁控制阀断电,计量阀密封机构将计量阀上的出油计量孔关断,通过进油计量孔流入控制阀套内的燃油使控制阀套内部燃油压力迅速升高,针阀上下部的燃油压力逐渐平衡,针阀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下落,将喷嘴关闭;
存在的问题是:基于现有技术可知,为了达到较好的燃烧效果,喷油过程中,最好能使针阀以较快的速度上行,使大量的燃油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喷出参与燃烧,关闭过程中,也最好能使针阀以较快的速度下行,以使喷嘴迅速关闭,避免燃烧过程快结束时仍有燃油进入燃烧室发生不充分的燃烧;
由于控制阀套上仅有一个处于常通状态的进油计量孔,无法对进入控制阀套内的燃油量进行动态调节,使得针阀的运动速度受限,喷嘴开启和关闭的速度都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备快速开关功能的共轨喷油器,包括喷油器体,喷油器体的内腔中从上至下顺次设置有电磁控制阀、过渡垫片、计量阀和控制阀套;过渡垫片内设置有轴向贯通过渡垫片的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衔铁机构;衔铁机构包括衔铁轴、衔铁和第一复位弹簧,衔铁设置在安装腔内,安装腔中部设置有限位面,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衔铁下端面和限位面之间,衔铁轴套接在衔铁的内孔中,衔铁轴的上端与电磁控制阀内的控制弹簧传动连接;计量阀内设置有出油计量孔,衔铁轴的下端将一钢球抵紧在出油计量孔上端口的锥面上;控制阀套的内孔中套接有针阀,针阀中部设置有限位环,控制阀套和限位环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将控制阀套抵紧在计量阀的下端面上;
其创新在于:所述控制阀套的内孔从上至下依次形成控制段、导向段和弹簧安装段;控制段的内径大于导向段的内径,导向段的内径小于弹簧安装段的内径;导向段和弹簧安装段的交界处形成支撑面,第二复位弹簧的上端与支撑面接触;
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进油计量孔和进油调节孔;进油计量孔的轴向与通孔的径向重合,进油计量孔的内端口位于控制段的侧壁上,进油计量孔的外端口与控制阀套的外壁连通,进油计量孔的位置靠近导向段;进油调节孔的轴向与通孔的径向重合,进油调节孔的内端口位于导向段的侧壁上,进油调节孔的外端口与控制阀套的外壁连通,进油调节孔的位置靠近控制段;
所述针阀的上部形成导向区,导向区上段的外径小于导向区下段的外径,导向区上段和导向区下段的交界处形成环形台阶,导向区下段的外径与导向段的内径匹配;
针阀的上端面与计量阀的下端面接触时,进油计量孔的内端口与导向区上段相对,导向区下段将进油调节孔的内端口封闭;
当针阀位于向下的最大行程位置处时,进油调节孔的内端口与导向区上段相对。
本发明的共轨喷油器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大同小异,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改变了控制阀套的结构,新结构的控制阀套的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60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