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6063.5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全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38 | 分类号: | B29C33/38;B29C39/10;C08L63/00;C08L8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 仿真 机器人 头部 外貌 脸皮 制造 工艺 方法 | ||
1.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得仿真机器人的头部和脸部三维数据;
S2:根据获得的头部三维数据制作等比例的雕塑泥内置头部模型,在头部模型表面涂抹油泥层,并在油泥层上雕刻脸部特征;
S3:利用石膏翻制头部模型得到头部模具;
S4:在头部模具表面均匀涂抹隔离层,凝结后在隔离层上覆盖一层玻璃丝纤维,然后再涂抹隔离层进行紧密贴合,凝固后得到内模;
S5:制作内胆,在内模的内表面涂抹隔离层,凝结后在隔离层上涂刷一层内胆材料,然后再涂抹隔离层进行紧密贴合,凝固后得到内胆;
S6:去除内模和内胆中间的内胆材料,使得内模和内胆中间形成间隙,间隙为1-3cm,然后用脱模剂处理润滑间隙;
S7:制作脸皮填充材料;
S8:将制备好的脸皮材料涂覆一层在内胆上,凝固后在其表面铺设一层弹性纤维布,然后再次将制备好的脸皮材料缓慢均匀浇注在间隙内,并不时震荡以排除里面的空气,固化后开模,得到仿真机器人脸皮;
S9:最后在仿真机器人脸皮上化妆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头部和脸部三维数据为由仿真机器人的头部和脸部三维比例获取的实际尺寸测量数据,如顶骨至下颌骨的长度、瞳孔至顶骨的长度、瞳孔至下颌骨的长度、眉弓骨至顶骨的长度、眉弓骨至下颌骨的长度、梨状孔至顶骨的长度、梨状孔至下颌骨的长度及头骨骨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油泥层的厚度为0.8cm~1.0cm,用于雕刻仿真脸皮的微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雕刻脸部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S21:根据获得的脸部三维数据,雕刻出仿真机器人的脸部外貌轮廓,包括仿真机器人鼻子、眼睛、嘴巴的位置和形状;
S22:然后雕刻出仿真机器人的皮肤毛孔及皮肤纹理,得到与仿真机器人的脸部相似的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雕刻脸部特征采用高精度的金属雕刻工具对油泥层进行细致雕刻,雕刻后油泥层的厚度为0.4cm~0.6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翻制头部模型时石膏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隔离层的材料包括滑石粉、树脂、树脂催化剂和树脂固化剂配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内胆材料为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组成,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质量比为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脸皮填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1:将比例为1:1的硅胶和固化剂混合,充分搅拌均匀;
S62:根据需求配成脸部肤色,如白、黑、黄或其他颜色,最后真空脱泡后即可进行浇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脱泡处理时的真空度为0.05MPa,进行抽真空处理的时间为6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全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全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606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