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吲哚美辛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6180.1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8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秦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47/32;A61K47/38;A61K31/405;A61P29/00;B82Y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吲哚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吲哚美辛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剂处方中重量百分比计含有50‑70%的吲哚美辛及30‑50%的稳定剂,所制得的吲哚美辛为结晶度降低的纳米粒。本发明采用旋转蒸发结合高压均质制备吲哚美辛纳米粒,制备过程药物含量高,易于放大。本发明的吲哚美辛纳米粒大大改善了吲哚美辛的溶解性及其生物利用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吲哚美辛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吲哚美辛又名消炎痛,是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有显著的抗炎及解热作用,对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在体内的生物合成发挥药理作用。其解热、缓解炎性疼痛作用明显,临床上常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癌性疼痛;也可用于滑囊炎、腱鞘炎及关节囊炎等。
吲哚美辛为水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进一步疗效的发挥,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通过采用湿法球磨或高压均质等方法可使药物活性成分粒径减小到1~1000nm,纳米药物具有比表面积大,饱和溶解度高及溶出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可以将难溶性药物制成纳米药物以增加药效。非晶态又称无定形态,指其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非晶态药物与其晶态形态相比,通常有更高的溶解度和更快的溶出速率,可有效改善部分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制备吲哚美辛纳米粒,通过降低吲哚美辛的结晶度和减小药物粒径双重作用,制得的结晶度降低的纳米粒,预期可提高吲哚美辛的溶出速率、改善其生物利用度,为药品的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目前结晶度降低的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主要是溶剂-反溶剂沉淀法,但是此方法所得药物含量低,难以放大,此类方法仍具有较大的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吲哚美辛溶出速率的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吲哚美辛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含有 50-70%的吲哚美辛、30-50%的稳定剂,所制得的吲哚美辛纳米粒结晶度显著降低。
本发明的吲哚美辛纳米粒,其粒径范围在100~500nm。
本发明的吲哚美辛纳米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吲哚美辛原料药和稳定剂溶于乙醇中,然后超声形成澄清溶液;
(2)将超声后的溶液进行减压旋转蒸发,制成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
(3)将固体分散体加入水中后转移至0~5℃预冷的高压均质机中均质,在800~1300bar下循环5-10次,制得吲哚美辛纳米混悬液;
(4)将制得的吲哚美辛纳米混悬液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后可得吲哚美辛纳米粒。
本发明所述的稳定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吲哚美辛难溶于水,制成纳米粒后,具有低结晶度及小粒径双重作用,能够迅速溶解利于其生物利用度提高。
(2)本发明的吲哚美辛纳米粒制备方法采用减压旋转蒸发结合高压均质及冷冻干燥。制备过程药物含量高,具有工作效率高,易于放大,生产周期短及工艺重现性好等优点。
(3)本发明的纳米粒处方中,经过大量的处方筛选,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纳米粒的稳定剂,得到的吲哚美辛纳米粒可以稳定地存在1个月以上,有利于进一步加工。
附图说明
图1:吲哚美辛纳米粒粒径分布图,横坐标:粒径(diameter),纵坐标:百分率(%,intensit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61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焦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非水电解液及使用了其的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