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烯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6321.X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5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唐本忠;秦安军;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3/676 | 分类号: | C08G63/676;C08G63/685;C08G63/7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智英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烯酯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烯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通式为式(I):
式中,n为1~200的整数,R1,R2为有机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烯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和R2各自独立的为以下1~27的任意一种有机基团:
其中,m、h、k为1~20的整数;X选自O或S元素;*表示取代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聚烯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和R2各自独立的为以下有机基团:
R1为
R2为亚烷基-CmHm-。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聚烯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二氧化碳环境下,式(Ⅱ)结构的双官能团炔类单体、二氧化碳以及式(III)结构的二卤代物单体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催化剂和碱性化合物的共同作用进行聚合反应,反应产物经分离,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聚烯酯类化合物;
式II:式III:A-R2-A,A为Cl、Br、I;其中R1和R2如式I所定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烯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为醋酸钯、新戊酸钯、三氟乙酸钯、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二(三叔丁基膦)钯、四(三苯基膦)钯、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二氯化钯、钨酸银、碘化银、硝酸银、四氟硼酸银、氯化银、溴化银、氧化银、醋酸银、氯化亚铜、溴化亚铜、碘化亚铜、氰化亚铜、氧化亚铜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铯、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氟化铯、氟化钾、氟化钠、氢氧化铯、叔丁醇钾、叔丁醇钠、叔丁醇锂、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7-甲基-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醋酸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烯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甲苯、1,4-二氧六环、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腈、乙醇、N-甲基吡咯烷酮、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中的一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烯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中双官能团炔类单体和二卤代物单体在有机溶剂中的物质的量浓度各自独立为0.05~5mol/L;
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双官能团炔类单体摩尔量的1%~4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烯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的用量为双官能团炔类单体摩尔量的100%~100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烯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0~200℃,聚合反应的时间为0.25~72h。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烯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的步骤为:反应完毕后,将产物加入到沉淀剂中进行沉淀,收集沉淀物,干燥至恒重,得到聚烯酯类化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聚烯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剂为甲醇或正己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632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