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使用自毁式无菌套管针灸针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7420.X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8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孟汉;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孟汉;王丽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蒙蒙 |
地址: | 300193 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使用 自毁 无菌 套管 针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自毁式无菌套管针灸针,所述针灸针包括针身、针尖、针柄和套管,所述针身的后端部伸入至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针柄内,并与所述针柄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针柄的外部,并且,所述套管与所述针柄之间能相对滑动或转动且不脱离。本发明针灸针,使针刺治疗的全过程针身都在套管内或患者体内,不与操作者接触,完成无菌治疗,而且使用后将针身缩回并卡止到套管内,避免针尖外露,针灸针无法再次使用,实现防止针刺意外和针灸针自毁的目的,而且操作便捷并具备电针操作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自毁式无菌套管针灸针。
背景技术
随着针灸在国内外的迅速发展,接受针灸治疗的人逐年增多。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以针刺卫生安全最为显著。在针灸治疗中医者手必定与针接触,这样就可能造成感染。打针输液与针灸治疗有区别,它们只要保证针头无菌就能做到治疗无菌,但针灸治疗则需要手夹持或接触针身进行提插捻转操作,接触部分很有可能进入患者体内。因此仅仅保证针的无菌是不够的,但手部的消毒往往不如器具消毒严格,更难以保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处于无菌状态。国外如美国要求针灸师戴无菌手套,或隔着棉球进行针刺操作。国内虽然无佩戴手套的强制要求,但也强调无菌意识,对于传染性疾病如新冠肺炎患者则必须佩戴无菌手套进行针刺操作。但戴无菌手套不方便针灸针的操作,因为手套降低手指的敏感性。而且针灸针属于高危险性器械物品,容易造成针刺伤。在临床上医生经常用左手手指同时夹住数根针灸针备用,再用右手持针灸针进行针灸治疗,手指很容易碰到暴露在外的针身,在针刺前和出针后都很容易造成针刺伤。而且现有的针灸针都不具备一次性使用的强制毁损功能,可造成针灸针的重复使用。这些都会增加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风险和针刺意外的发生。
中国专利CN201520779356.X公开了一种丝柄针灸管针,丝柄上部局部点胶,丝柄通过点胶的胶水与套管粘结定位,虽然该管针可以避免在进针时手碰触针身,但若要采用提插、捻转等针灸手法时手自然会接触针身,并非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无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自毁式无菌套管针灸针,使针刺治疗的全过程针身都在套管内或患者体内,不与操作者接触,完成无菌治疗,而且使用后将针身缩回并卡止到套管内,避免针尖外露,针灸针无法再次使用,实现防止针刺意外和针灸针自毁的目的,而且操作便捷并具备电针操作功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使用自毁式无菌套管针灸针,所述针灸针包括针身和设置在所述针身前端部的针尖,所述针灸针还包括:
针柄,所述针身的后端部伸入至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针柄内,并与所述针柄固定连接;以及,
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针柄的外部,并且,所述套管与所述针柄之间能相对滑动或转动且不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材料为高分子导电材料,所述高分子导电材料包括导电塑料和导电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上端内部设置有与卡止件,所述针柄的下端外部设置有所述卡止件相配合的卡止配件,所述卡止配件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卡止件的中心通孔孔径;
其中,所述针灸针包括初始状态、进针状态和出针状态,在所述针灸针的初始状态,所述卡止件位于所述卡止配件的上部;在所述针灸针的出针状态,所述卡止件配件由所述卡止件的下方穿过所述卡止件的中心至所述卡止件的上方,通过所述卡止件对所述卡止件配件进行止挡。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止配件相配合的向内收缩端口,所述向内收缩端口的中心通孔孔径小于所述卡止配件的最大外径,以防止所述套管与所述针柄发生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卡止件采用卡爪,所述卡爪由多个沿所述套管圆周分布的卡爪单体构成,每个所述卡爪单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管的内壁上,并且,每个所述卡爪单体以向上的倾斜角度由所述套管的内壁向内伸出;所述卡止件配件采用圆环,所述圆环固定连接在所述针柄的下端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孟汉;王丽,未经李孟汉;王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74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