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灶余热回收烟尘冷却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7530.6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孔明民;夏起;潘州鑫;周水清;唐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朱盈盈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余热 回收 烟尘 冷却器 | ||
1.一种集成灶余热回收烟尘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冷却器箱体、换热管组件和多接管管路转接装置(7),所述烟气冷却器箱体包括前置接口(1)、前置挡板(2)、U型换热体(3)、后置接口(4)和后置挡板(5),所述换热体(3)U型开口侧固定安装有可拆卸挡板(6);
所述前置挡板(2)、换热体(3)、后置挡板(5)和可拆卸挡板(6)之间组合安装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内部形成换热腔体,所述换热管组件放置在换热腔体内;
所述可拆卸挡板(6)的外侧设有两组多接管管路转接装置(7),所述两组多接管管路转接装置(7)上的多接管管路穿过可拆卸挡板(6)与换热管组件相连通,所述两组多接管管路转接装置(7)和换热管组件通过循环泵组合形成闭合流体换热管路;
所述前置接口(1)、后置接口(4)分别固定安装在前置挡板(2)和后置挡板(5)外侧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余热回收烟尘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挡板(2)内侧开设有沉槽(201),中部设有安装孔(202),安装孔(202)内安装有过滤网(203),沉槽(201)的底部开设有集油盒(204),所述集油盒(204)通过集油出口(205)与外部环境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灶余热回收烟尘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02)的内壁与过滤网(203)的外壁之间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余热回收烟尘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一组等间隔均匀排布的换热管(8),换热管(8)的下部嵌入式固定安装在换热腔体底部设置的安装槽(3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灶余热回收烟尘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多接管管路转接装置(7)上下放置,每组多接管管路转接装置(7)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结构的管路连接块(701)、分别设置在管路连接块(701)两侧的多管路接口(702)和单管路接口(703),所述多管路接口(702)和单管路接口(703)通过管路连接块(701)内部设置的空腔结构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成灶余热回收烟尘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组多接管管路转接装置(7)中的多管路接口(702)分别与换热管组件中换热管(8)的上下端相连接,所述上下两组多接管管路转接装置(7)单管路接口(703)之间通过外部循环泵相连通,所述上下两组多接管管路转接装置(7)、换热管组件通过外部循环泵形成流体循环管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灶余热回收烟尘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接口(1)和后置接口(4)形状相同,并沿着换热腔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放置,所述前置接口(1)、后置接口(4)通过内部开设的气路通孔与换热腔体相连通,形成烟气流动气路,所述气路通孔孔壁上贴附有海绵隔音结构(9)。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成灶余热回收烟尘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挡板(6)上设有便于多管路接口(702)安装的安装过孔(6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未经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75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搅拌下的定向凝固提取超高纯铝的方法
- 下一篇:多层陶瓷电子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