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烯-Co3 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8193.2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5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40;G01N21/76;G01N27/26;B01J20/20;B01J20/281 |
代理公司: | 北京虹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08 | 代理人: | 苗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Co3O4固相微萃取探针,该探针的基体为金属钛丝,其特征在于:在金属钛丝表面依次沉积有Co3O4纳米线阵列和石墨烯纳晶。Co3O4纳米线阵列通过水热法制得;石墨烯纳晶通过电子回旋等离子体溅射沉积得到。充分利用石墨烯二维纳米材料,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使得探针具有良好的萃取、富集效果,探针的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直接将磁性Co3O4纳米线阵列沉积在金属钛丝和石墨烯纳晶之间,探针在对样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施加外加磁场来优化萃取效果,方法简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相微萃取探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Co3O4固相微萃取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是一种样品分析测定技术,可以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电泳等仪器配合使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环境分析、生物样品分析、药物分析等领域。
固相微萃取探针是固相微萃取技术中的核心部件。但是目前的固相微萃取探针主要是基于熔融石英纤维,价格高、稳定性差、寿命短。需要开发新的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绿色环保的固相微萃取探针。
石墨烯(graphene)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独特的二维蜂窝状晶体结构,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硬度强,吸附能力强等性质,具有应用在各类传感器、分析检测等领域中的前景。
此外,磁分离技术是一种绿色分离技术,且在化工、冶金等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应用基础,其是以磁性粒子为核心,利用磁力分离和收集目标物质,具有效率高、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本发明的研究者发现,将石墨烯材料和磁分离技术结合,可以获得成本低、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固相微萃取探针。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磁性材料辅助强化的石墨烯固相微萃取探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固相微萃取探针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性材料辅助强化的石墨烯固相微萃取探针,具体为石墨烯-Co3O4固相微萃取探针,通过将石墨烯和磁性Co3O4相结合,改善固相微萃取探针的灵敏度、稳定性。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Co3O4固相微萃取探针,该探针的基体为金属钛丝,其特征在于:在金属钛丝表面依次沉积有Co3O4纳米线阵列和石墨烯纳晶。
其中,Co3O4纳米线阵列通过水热法制得。
其中,石墨烯纳晶通过电子回旋等离子体溅射沉积得到。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石墨烯-Co3O4固相微萃取探针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金属钛丝清洗、干燥备用;
(2)配制钴盐溶液,钴盐浓度为10-50g/L,尿素浓度为10-30g/L,氟化铵浓度为5-8g/L,搅拌均匀即可;
(3)将钴盐溶液置于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同时将清洗后的钛丝放入反应釜,在120℃~140℃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时间为4~10小时;
(4)反应结束后,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洗涤,在80℃真空干燥2小时,得到表面沉积有Co3O4纳米线阵列的金属钛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81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