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蓄热式管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9166.7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4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杰;朱咸中;余广松;李海鹏;姚亚琴;袁月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44 | 分类号: | F16K11/044;F16K11/052;F16K27/02;F16K27/08;F16K31/163;F16K41/02;F16L59/16;F17D3/01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沈雄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通 具有 蓄热 管路 结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蓄热式管路结构,该四通阀,包括:阀体,内具有阀板腔,阀体的侧壁上成型有与阀板腔相连通的四个阀口;阀板,旋转设置于阀板腔内;以及驱动单元;其中,阀板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阀板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当阀板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阀板与第一限位结构相抵靠,以使四个阀口中相邻的两个阀口连通形成第一导通路径和第二导通路径,当阀板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阀板与第二限位结构相抵靠,以使四个阀口中相邻的两个阀口连通形成第三导通路径和第四导通路径。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中的四通阀能够有效的简化蓄热式管路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业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四通阀及具有其的蓄热式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废铝是一种回收铝的俗称,回收铝经过预处理后,一部分会进行冷加工处理,使其变成粉状铝,另外一部分会使用重介质选矿法、抛物选矿法等方式进行重新回收利用,同时在铝加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废料,这么废料来源于多个工序,这些废料如果当作一般垃圾进行处理,则造成资源的浪费,通常进行熔炼回收。铝熔炼炉是一种常用的废铝熔炼回收装置。铝熔炼炉的蓄热式管路上的烧嘴一般成对使用,烧嘴之间通过管路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控制助燃气和烟气运行方向的单向阀,单向阀控制流体只沿一个方向运行,由此,蓄热式管路上需要设置多个单向阀,从而造成蓄热式管路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缺陷。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蓄热式管路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四通阀及具有其的蓄热式管路结构,能够有效简化蓄热式管路的结构、减少蓄热式管路的占用空间,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四通阀,包括:阀体,内具有阀板腔,所述阀体的侧壁上成型有与所述阀板腔相连通的四个阀口;阀板,旋转设置于所述阀板腔内,所述阀板具有一旋转轴线;以及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阀体外侧,用于驱使所述阀板转动;其中,所述阀板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阀板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当所述阀板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阀板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抵靠,以使所述四个阀口中相邻的两个阀口连通形成第一导通路径和第二导通路径,当所述阀板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阀板与第二限位结构相抵靠,以使所述四个阀口中相邻的两个阀口连通形成第三导通路径和第四导通路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阀板腔腔壁上且沿所述阀板的旋转轴线延伸的一对第一限位面,所述一对第一限位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阀板腔腔壁上且沿所述阀板的旋转轴线延伸的一对第二限位面,所述一对第二限位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存在一夹角K。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上均设置有密封垫。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的顶部可拆卸设置有上阀盖,所述阀体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下阀盖;所述上阀盖上转动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下阀盖上转动设置有从动轴;其中,所述阀板的顶部与所述主动轴连接、底部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驱使所述主动轴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包括与所述阀板连接的主动轴主体、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连接段以及连接所述主动轴主体和所述连接段的联轴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通过上套筒单元设置于所述上阀盖上,所述从动轴通过下套筒单元设置于所述下阀盖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长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91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