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狭小空间两侧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9666.0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7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18 | 分类号: | E04G11/18;E04G17/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狭小 空间 两侧 剪力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狭小空间两侧剪力墙的施工方法,首先绑扎剪力墙钢筋,然后支设施工缝或变形缝两侧剪力墙墙体的侧模,然后获取如下结构的支撑装置,两承压板相背的一面分别用于与两侧模的内侧模板相对的面抵接,然后将支撑装置放入两侧模的内侧模板间,按住承压板对其进行限位,两承压板分别与两侧模的内侧模板相对的面完全抵紧,完成该处侧模的内侧模板支撑,然后采用多组支撑装置依次对两侧模的内侧模板左右两端以及高度方向进行支撑,然后进行两侧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并养护成型。本发明中提供一种狭小空间两侧剪力墙的施工方法,解决了两侧剪力墙间空间狭小模板支设方式效率低的问题,而且操作简单,不会影响施工缝及变形缝的后续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剪力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狭小空间两侧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建筑物的造型结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靓丽。对于建筑混凝土结构狭小空间,如双剪力墙旁的伸缩缝和施工缝处,以及建筑物中具有狭小空间的外立面造型等,都需要用到一些模板支撑件来进行支撑,从而保证施工缝或伸缩缝的宽度得到保证,同时形成的两侧剪力墙的垂直度得到保证。
但是对于传统的模板支撑件,主要是采用木材制成的木盒子,其中间夹设有泡沫材料,或者直接采用泡沫挤塑板夹在两侧模之间,上述几种支撑件在实际施工中具有如下问题,一是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的自身应力,会对侧模产生膨胀作用极易使侧模出现涨模现象,导致混凝土溢出侧模外,最终流入变形缝内,造成结构变形缝内杂物多、实体形状与预期差距大等缺陷,同时也使变形缝清理困难。而且在两侧剪力墙的双向挤压作用下,传统的木盒子和泡沫被夹紧不易取出,造成木材和泡沫板的浪费现象严重,而且泡沫或木方占用缝隙空间,影响施工缝及变形缝的后续施工。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狭小空间两侧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狭小空间两侧剪力墙的施工方法,解决了两侧剪力墙间空间狭小模板支设方式效率低的问题,而且操作简单,不会影响施工缝及变形缝的后续施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狭小空间两侧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首先绑扎剪力墙钢筋,然后支设施工缝或变形缝两侧剪力墙墙体的侧模,横向穿设多根对拉螺杆对两侧模的外侧模板进行限位固定,两侧模的内侧模板间距为施工缝或变形缝的距离;B、然后获取如下结构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两左右竖向相对设置的承压板,两承压板相背的一面分别用于与两侧模的内侧模板相对的面抵接,所述两承压板间还设置有用于使两承压板分别沿水平方向相向或相背运动的支撑调节机构;所述支撑调节机构包括沿承压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的丝杆以及设置在丝杆上前后两端的两个螺母座,所述螺母座穿设在丝杆上并与其螺纹配合以使螺母座能沿丝杆轴向方向运动;每个螺母座在丝杆长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均分别铰接设置有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承压板铰接连接;所述螺母座、左连杆和右连杆之间的铰轴均竖直设置,且螺母座、左连杆和右连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以使螺母座带动左连杆和右连杆转动并在水平面上呈不同角度;其中,丝杆上的前后两螺母座的内螺纹为正反丝设置;C、然后将支撑装置放入两侧模的内侧模板间,按住承压板对其进行限位,然后正向旋转丝杆,丝杆转动带动螺母座在丝杆的轴向方向上相向运动,丝杆两侧的承压板做相背运动,两承压板的外侧面的间距逐渐增大,两承压板分别与两侧模的内侧模板相对的面完全抵紧,完成该处侧模的内侧模板支撑;D、然后采用多组支撑装置依次对两侧模的内侧模板左右两端以及高度方向进行支撑,每组支撑装置重复上述C步骤,完成对两侧模的内侧模板的均匀支撑;E、对两侧模的内侧模板支撑完成后,然后进行两侧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并养护成型;F、剪力墙的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拆卸两剪力墙间的支撑装置;首先反向旋转丝杆,两螺母座沿丝杆的轴向方向相背运动,使两承压板间距缩小,两承压板分别与两侧模的内侧模板脱离,取出该支撑装置,重复F步骤,直到取出两剪力墙间的所有支撑装置便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9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