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顾及移动规律的矿区地表三维动态形变估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9927.9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0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发;王跃东;李志伟;吴立新;朱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13/8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龚燕妮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顾及 移动 规律 矿区 地表 三维 动态 形变 估计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顾及移动规律的矿区地表三维动态形变估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获得待监测矿区地表沿雷达视线向的多时相形变监测值;将多时相一维雷达视线向形变转换为垂直沉降;利用一种新型矿区地表动态沉降模型和与其对应的参数估计智能算法对多时相垂直沉降进行拟合解算,得到矿区地表各点对应的动态沉降模型参数值,既而得到矿区地表动态沉降;基于矿区地表水平移动与对应方向的沉降梯度之间的线性比例关系函数模型和解算得到的矿区地表动态沉降,对矿区地表动态二维水平位移建模并求解。所提出的矿区地表动态三维形变模型,不仅能够对矿区地下单工作面开采导致的地表形变进行准确预计,而且对于多工作面重复采动导致的地表形变同样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InSAR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顾及移动规律的矿区地表三维动态形变估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矿区地表动态三维形变进行监测和预计,对于掌握矿区形变机理和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以其无接触、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以及不受云雨天气影响等独特优势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星载SAR传感器数量、监测目标优先级等的限制,对于特定矿区而言,在一定时间段内覆盖其地表的SAR数据往往是有限的。这导致InSAR技术得到的矿区地表形变监测数据仅仅是某些特定时刻的稀疏结果,其时间分辨率往往受到较大限制,从而不足以对矿区地表真实动态形变进行有效反应。而且SAR传感器侧视成像的几何机制,也使得其得到的监测数据仅是地表真实三维形变在雷达视线向的一维投影。这同样大大限制了其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作用和监测精度。因此,发展一种基于InSAR的矿区地表三维动态形变监测技术迫在眉睫。然而,目前为止,该方面的研究很少有人涉足。
鉴于矿区地表水平移动与对应方向的垂直沉降梯度之间存在线性比例关系,之前提出“一种利用单个InSAR干涉对获取矿区地表三维形变场的方法”(专利号:CN201210440875)。但该方法只能对组成单个干涉对的两景SAR影像期间的地表形变进行反演,而无法用于矿区地表动态三维形变反演。此外,矿区地表形变遵循线性叠加原理。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概率积分法(一种矿区地表形变拟合预计通用方法)等矿区形变预计理论中。对于单/多工作面开采,其本质上都是地下物质损失后使得周边岩层原始应力平衡状态破坏,从而导致开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及其地表发生移动变形。上述理论在单工作面开采导致的地表单时段或时序形变中虽已有应用,但是在矿区动态三维形变研究以及多工作面重复采动形变研究中的应用仍然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顾及移动规律的矿区地表三维动态形变估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基于矿区开采岩层移动变形机理,利用监测得到的沿SAR传感器雷达视线向的一维多时相形变监测数据,建立其与矿区地表多时相垂直沉降之间的投影转换关系函数模型,并利用一种新型矿区地表动态沉降模型以及与其配套的参数估计智能算法对矿区地表各点进行动态沉降拟合预计,得到矿区地表动态沉降后,利用矿区地表水平移动与对应方向的沉降梯度之间的线性比例关系函数模型,构建矿区地表二维水平移动估计方程。
本发明不仅能够对矿区地下单工作面开采导致的地表变形进行准确预计,而且对于多工作面重复采动导致的地表变形同样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基于所提出的参数估计智能算法,本发明可以对复杂地质采矿条件下的矿区地表动态三维形变进行准确估计;突破已有方法在多工作面重复采动沉陷预计中的不适用性以及无法解算动态三维形变的限制;拓展了InSAR技术在矿区形变监测中应用前景的同时,为矿区形变监测与解译、地质灾害预计、评估和治理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本发明的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一种顾及移动规律的矿区地表三维动态形变估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待监测矿区的多时相InSAR干涉对,并基于多时相InSAR干涉对得到待监测矿区地表沿雷达视线(Line-of-Sight,LOS)向的多时相DInSAR形变监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99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