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基光电化学检测电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9940.4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5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玲;吴志刚;王西新;刘东鑫;朱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C25D11/26;C23C18/12;C23C18/44;B82Y40/00;B82Y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赵凤英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纳米 阵列 光电 化学 检测 电极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基光电化学检测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清洗后的Ti片插入混合溶液中,Ti片为阳极,用Pt片作阴极,在温度为35~45℃、电压为35~45V的条件下阳极氧化2~4小时,反应结束后,经洗涤、烘干,得到表面生成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TNTA)的金属钛片;
其中,混合溶液的组成为氟化铵、蒸馏水与乙二醇,质量配比为,氟化铵、蒸馏水与乙二醇=0.1~0.2:2.5~7.5:42.5~47.5;
(2)将附着有TNTA的钛片先放入银离子溶液中浸泡5~15min,水洗后放入0.05~0.20MNaOH溶液中浸泡5~15min,再将样片放入蒸馏水中浸泡3~5min;进行“银离子溶液浸泡-NaOH溶液中浸泡-蒸馏水中浸泡”流程1-9次后,将材料取出,在430~460℃下煅烧1~3h,得到Ag修饰的TNTA(标记为Ag-TNTA);
其中,所述的银离子溶液是浓度为0.01~0.05M的硝酸银溶液,并且含有0.01~0.1M硝酸和0.01~0.1M界面活性剂;
(3)将Ag-TNTA先放入铜银离子混合溶液中浸泡5~15min,水洗后放入0.05~0.20MNaOH溶液中浸泡5~15min,再将样片放入蒸馏水中浸泡3~5min;进行“铜银离子溶液浸泡-NaOH溶液中浸泡-蒸馏水中浸泡”流程1~9次后,将材料取出,得到铜银氢氧化物/Ag-TNTA样片;
完成上述步骤后,将铜银氢氧化物/Ag-TNTA样片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加入还原溶液浸没,在120~140℃水热反应5~7h,冷却、洗涤,室温晾干,即得光电检测电极(标记为Ag-Cu/Ag-TNTA);
其中,所述的铜银离子混合溶液是总浓度为0.05~0.1M的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1:9~9:1,并且含有0.01~0.1M硝酸和0.01~0.1M界面活性剂;
所述的还原溶液为含有还原剂的0.1~0.5M NaOH溶液,还原剂为葡萄糖、水合肼或甲醛,还原剂的添加量为100ml NaOH溶液中加入0.1~1.0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基光电化学检测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的步骤(2)、(3)中的界面活性剂为乙醇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基光电化学检测电极,其特征为该电极可用于高锰酸根和多巴胺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99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鸦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方便使用的幼苗种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