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腈前驱体纺丝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0437.0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4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王湘麟;刘玉锇;李敏;周鸿康;付则宁;陈柔羲;吕尤;葛世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83/12 | 分类号: | C08F283/12;C08F220/44;C08F222/02;C08F220/06;D01D1/02;D01F9/21;D01F6/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前驱 纺丝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腈前驱体纺丝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丙烯腈前驱体纺丝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在聚丙烯腈前驱体纺丝液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交联剂甲基丙烯酰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通过在聚丙烯腈纺丝液中加入交联剂甲基丙烯酰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使得甲基丙烯酰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中的丙烯基和丙烯腈与衣康酸的反应产物进行接枝或聚合,以在聚合物之间产生化学键,引入POSS基团,在分子层上实现均匀分散,并改善聚合物性质;甲基丙烯酰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具有多官能团能够使聚合的PAN相互交联,大大加快反应进程,并能增大PAN的分子量和转化率,还可以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机械性能、界面强度、导电性、导热性和耐久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聚丙烯腈前驱体纺丝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控交联的聚丙烯腈前驱体纺丝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90%以上的纤维,强度高,密度小,导电性能极好,耐高温耐腐蚀,综合性能极其优异。目前,人们只能通过先合成碳纤维前驱体纺丝溶液,然后经过纺丝、高温氧化、高温碳化等步骤,最终制成碳纤维。其中,聚丙烯腈(PAN,以下简称PAN)作为一种碳纤维前驱体,制作流程较为简单,制得的碳纤维综合性能良好,碳化收率高,因此成为了碳纤维生产工业中的主流。
目前,业内制备PAN纺丝溶液较好的方法是均相溶液聚合法,反应时间一般为18至21小时。均相溶液聚合法的原料由丙烯腈(AN,以下简称AN)、共聚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组成。共聚单体通常选择衣康酸(IA,以下简称IA),引发剂常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以下简称AIBN),溶剂常用二甲基亚砜(DMSO,以下简称DMSO)。但是,均相溶液聚合生成的聚丙烯腈(PAN)纺丝液的聚合度并不高,最后得到的聚丙烯腈(PAN)分子量有限,而且均相溶液聚合制得的PAN分子结构缺陷较多。现有的技术制备前驱体所需时间长,制得的纺丝液性能也不高。
制备碳纤维是一个十分繁琐的过程,前驱体的合成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因此怎样缩短前驱体聚合所需的时间对快速高效地制备碳纤维是重中之重。而本发明大大缩短了均相溶液聚合法制备PAN碳纤维前驱体所需的时间,提高PAN纺丝原液制备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腈前驱体纺丝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在聚丙烯腈前驱体纺丝液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交联剂甲基丙烯酰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MA-POSS),使得甲基丙烯酰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中的丙烯基和丙烯腈与共聚单体的反应物进行接枝或聚合,以在聚合物之间产生化学键,引入POSS基团,在分子层上实现均匀分散,并改善聚合物性质;甲基丙烯酰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具有多官能团能够使聚合的聚丙烯腈(PAN)相互交联,大大加快反应进程,并能增大聚丙烯腈(PAN)的分子量和丙烯腈(AN)单体的转化率,还可以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机械性能、界面强度、导电性、导热性和耐久度。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腈前驱体纺丝液的制备方法,所述聚丙烯腈前驱体纺丝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在聚丙烯腈前驱体纺丝液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交联剂,所述交联剂为甲基丙烯酰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
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酰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酰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MA-POSS)是一种笼型聚倍半硅氧烷(POSS),甲基丙烯酰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中的POSS是由Si-O交替连接的硅氧骨架组成的无机内核,属于纳米化合物,能够在甲基丙烯酰胺基和聚合物之间接枝或聚合,以在聚合物之间产生化学键,改善聚合物性质。根据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的共性与MA-POSS的特性,可以预测MA-POSS对共聚反应,后续纺丝以及最终成型的碳纤维的影响:(1)多官能团能够使聚合的聚丙烯腈相互交联,大大加快反应进程;(2)增大聚丙烯腈的分子量和丙烯腈单体的转化率;(3)可以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4)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界面强度;(5)增加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热性和耐久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0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