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β-1,6-葡聚糖酶制备低聚龙胆糖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0774.X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3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敬;夏伟;徐星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24 | 分类号: | C12N9/24;C12N9/42;C12N15/81;C12N1/19;C12P19/14;C12P19/12;C12P19/00;C12R1/8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聚糖 制备 龙胆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利用β‑1,6‑葡聚糖酶制备低聚龙胆糖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利用对龙胆二糖具有转糖基活性的β‑1,6‑葡聚糖酶TcBgn,其可在加酶量较低的情况下将葡萄糖转化为低聚龙胆糖,且转化率高,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还将β‑1,6‑葡聚糖酶与β‑葡萄糖苷酶双酶复配制备低聚龙胆糖,利用双酶复配体系将葡萄糖转化为龙胆二糖和龙胆三糖,转化率高,且显著提高了龙胆三糖在产物中的比重。因而,β‑1,6‑葡聚糖酶单酶或双酶复配制备低聚龙胆糖的方法,均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β-1,6-葡聚糖酶制备低聚龙胆糖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低聚龙胆糖是葡萄糖以β-1,6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功能性低聚糖,包括龙胆二糖和少量的三、四糖。低聚龙胆糖不被人体肠道消化吸收,但却有利于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繁殖和生长,适合糖尿病等人群食用,其高保湿性能有利于保持食品中的水分,可防止淀粉老化;同时低聚龙胆糖耐热性高,适用于需要高温处理的食品;其成分中的龙胆三糖具有独特的、柔和的柔和的提神苦味,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目前,低聚龙胆糖被广泛运用于巧克力、冰淇凌、咖啡、调味品、烘烤食品和饮料中。
低聚龙胆糖酶法生产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β-葡萄糖苷酶以葡萄糖为底物通过逆水解缩合作用形成产物,但目前报道的β-葡萄糖苷酶在低聚龙胆糖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低聚龙胆糖产率低,二是产物中只含有龙胆二糖,未检测到龙胆三糖及更高聚合度的低聚龙胆糖组分,三是用酶成本高。研究资料显示,龙胆三糖和龙胆四糖具有比龙胆二糖更好的促双歧杆菌益生活性。
β-1,6-葡聚糖酶(EC 3.2.1.75)是一种可水解β-1,6葡聚糖的糖苷水解酶,水解终产物为龙胆二糖。然而,部分研究显示,自然界中还存在部分β-1,6-葡聚糖酶对龙胆二糖具有微弱的水解活性,可利用龙胆二糖为底物转苷合成龙胆三糖甚至四糖。如Fujimoto等以聚合度为2~6的低聚龙胆糖为底物测试β-葡聚糖酶时发现,随着聚合度的降低,酶对底物的水解活力也会随之下降,假定对六糖的水解活力为100%,那么对于二糖则不到1%,而只有对二糖具备一定水解活力的酶,才能够以龙胆二糖为底物合成更高聚合度的低聚龙胆糖。由此可见,在目前的生产和研究中,对于如何制备聚合度更高的龙胆三糖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β-1,6-葡聚糖酶制备低聚龙胆糖的方法及其应用,提高低聚龙胆糖的转化率和产物中龙胆三糖的占比,提升产品品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β-1,6-葡聚糖酶单酶法制备低聚龙胆糖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是以葡萄糖为底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β-1,6-葡聚糖酶是来源于解纤维素蓝状菌Talaromycescellulolyticus的β-1,6-葡聚糖酶TcBgn,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以70~90%的葡萄糖为底物,β-1,6-葡聚糖酶加酶量为400~1600U/g葡萄糖,在pH 3.5~4.5、温度40~50℃下进行酶反应,反应48~96h。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β-葡萄糖苷酶和β-1,6-葡聚糖酶协同制备低聚龙胆糖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是以葡萄糖为底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β-葡萄糖苷酶和β-1,6-葡聚糖酶均来源于解纤维素蓝状菌Talaromycescellulolyticus;所述β-葡萄糖苷酶为β-葡萄糖苷酶TcBgl3A;所述β-1,6-葡聚糖酶为β-1,6-葡聚糖酶TcBgn;β-1,6-葡聚糖酶TcBgn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1;β-葡萄糖苷酶TcBgl3A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07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