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颅骨牵引术术后头部缓冲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1677.2 | 申请日: | 202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6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邢肖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肖肖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A61F13/12 |
代理公司: | 宿州智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5 | 代理人: | 赵谨容 |
地址: | 23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骨 牵引 术后 头部 缓冲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颅骨牵引术术后头部缓冲保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填充有弧形枕垫,所述底座的后端由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减震容腔、滑动槽与调节腔,且减震容腔、滑动槽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滑动槽与调节腔之间设置有调节板,所述减震容腔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减压弹簧。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颅骨牵引术术后头部缓冲保护装置,能够对耳朵及克氏针针眼处进行减震保护,有效防止克氏针来回跑压迫皮肤造成针眼处的感染破溃,能够对伤口的敷贴包扎进行固定限位,以防止牵引钩意外脱落和滑动,能够便于实现该装置的穿戴与拆卸,避免影响整体的使用,同时弹性绷带能够对头部进行固定,并且透气贴合保护皮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颅骨牵引术术后头部缓冲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当颈椎因内外原因造成损伤或慢性病变时,导致颈椎不稳定或移位时,如颈椎骨折脱位、上颈椎畸形脱位、超过3周的枕颌吊带牵引,可用颅骨牵引术使颈椎固定及复位,骨牵引是通过圆针直接牵引骨骼,从而使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固定,入钉点位于双侧眉弓外缘作经两侧乳突的冠状线的垂线,交点为入钉点,深度为穿透外板3-4mm,要求钻头不超过内板,直径需与骨钉一致,对于颅骨牵引术是骨科临床基本技术之一,其目的是使移位的颈椎复位、恢复生理曲度、保持稳定及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然而在术后的护理中缺少对头部进行防护固定的护理装置;
实施颅骨牵引术克氏针容易因来回跑压迫皮肤造成针眼处感染溃疡,其次,长时间压迫下容易生成压疮,并且牵引钩的意外脱落和滑动容易对病患造成伤害,对于使用时的要求是脱卸一定要方便,颅骨牵引的患者头是不能左右旋转的,是固定中立位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颅骨牵引术术后头部缓冲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骨牵引术术后头部缓冲保护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颅骨牵引术术后头部缓冲保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填充有弧形枕垫,所述底座的后端由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减震容腔、滑动槽与调节腔,且减震容腔、滑动槽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滑动槽与调节腔之间设置有调节板,所述减震容腔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减压弹簧,若干组所述减压弹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减压软板,且减压软板位于弧形枕垫的后端,所述减压软板与弧形枕垫之间设置有两组减压垫,且两组减压垫分别位于弧形枕垫的两侧,所述减压垫的下端与减震容腔内的减压弹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一侧缝接有第一弹性绷带,所述第一弹性绷带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所述底座的另一侧缝接有第二弹性绷带,所述第二弹性绷带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相互粘合,所述第一弹性绷带与第二弹性绷带的形状均为L形,且第一弹性绷带与第二弹性绷带的上端均缝接有固定锁扣。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插接有两组滑杆,且滑杆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板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组调节螺纹孔,且若干组调节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滑杆与滑动槽通过调节螺纹孔与调节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的上端垂直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设置有旋转装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通过旋转装置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通过旋转装置安装有第三连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轴筒合页,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通过转轴筒合页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也通过转轴筒合页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筒合页的内部插接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杆紧固头,所述连接螺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通过连接螺杆与紧固螺母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也通过连接螺杆与紧固螺母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肖肖,未经邢肖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1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