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冲铆接机双轨道持续铆钉供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4005.7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8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超;骆强;周大路;张永超;张玉宽;李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15/32 | 分类号: | B21J15/32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熊婷 |
地址: | 330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铆接 双轨 持续 铆钉 供给 装置 | ||
本发明一种自冲铆接机双轨道持续铆钉供给装置,包括直线轨道机构和螺旋轨道机构,螺旋轨道机构的出口与直线轨道机构的入口端连接,其特征在于,直线轨道机构包括冲头孔、凸槽、直线轨道、弹簧、销钉和拉杆,直线轨道机构通过冲头孔为自冲铆接机提供铆钉;螺旋轨道机构包括螺旋轨道、凸槽盖、曲形手柄、拨杆和底板,曲形手柄下端通过轴承与底板连接,安装位置为螺旋轨道的入口端,曲形手柄上端与拨杆连接,拨杆的拨页与螺旋轨道的轨道位置对应。本发明采用螺旋轨道和直线轨道相结合,拨杆和拉杆相配合,增加了一次性供钉数量和持续供钉,大大减少了换钉时间,提高了铆接效率,同时,无需对现有自冲铆接机铆接头进行大改,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涉及汽车车用自冲铆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自冲铆接机双轨道持续铆钉供给装置。
技术背景
“轻量化”是现今汽车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轻型材料就被大量应用到汽车车身某些部件上。随着而来的就是轻型材料之间以及轻型材料与传统钢材之间的连接问题。在众多异种板料连接方法中,自冲铆接因铆接质量稳定、铆接过程清洁无烟雾、比焊接消耗能量少、铆接过程比较容易进行自动化等优点广泛应用。
铆接机供钉的传统方法是间歇手动供钉,此方法一次只能提供一个铆钉且换钉耗费时间长,另外其还有人体安全隐患手动换钉时冲头有可能往下运动压伤手指。
当然,现有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中,如CN201310159470.8《一种多功能钻铆执行器》,涉及的供钉机构包括供钉管、供钉管接头、气爪、左铆钉夹持片、右铆钉夹持片、铆钉过渡块,供钉管与供钉管接头连接固定在铆钉过渡块上,铆钉过渡块固定安装在分度转台侧面端部,左铆钉夹持片与右铆钉夹持片安装在气爪手指上,气爪固定在壳体的前端盖上。
又如CN201410849320.4《高速智能化铆钉枪自动分钉供钉自动拉铆装置》,分钉供钉装置负责送铆钉,分钉供钉装置包括:供料单元包括倾斜设置的供料筒,外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供料筒转动的电机;输送单元包括一水平设置的输送轨道及上成型有用于输送铆钉的滑槽,输送单元的入口端与供料单元的出口连接,且入口端设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推料单元包括推料气缸及推料板,推料气缸与输送轨道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之间存在有夹角;上料单元包括供钉管、导钉管和上料气缸,供钉管位于所述推料单元的出口端且设有第二光电传感器,上料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上料板,供钉管和导钉管均位于上料板的运动路径上等。
CN201811557794.6《一种自动铆接机械臂系统以及铆接方法》,供钉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设有贯穿第二固定块的铆钉发送孔,铆钉发送孔上端连通第二铆钉通道的一端。
但上述供钉装置过于复杂或通用性较差,难以为现有大部分自动冲铆接机提供持续供钉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冲铆接机双轨道持续铆钉供给装置,实现铆接机铆接供钉的通用性、高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冲铆接机双轨道持续铆钉供给装置,包括直线轨道机构和螺旋轨道机构,螺旋轨道机构的出口与直线轨道机构的入口端连接,直线轨道机构包括冲头孔、凸槽、直线轨道、弹簧、销钉和拉杆,直线轨道机构通过冲头孔为自冲铆接机提供铆钉;螺旋轨道机构包括螺旋轨道、凸槽盖、曲形手柄、拨杆和底板,曲形手柄下端通过轴承与底板连接,安装位置为螺旋轨道的入口端,曲形手柄上端与拨杆连接,拨杆的拨页与螺旋轨道的轨道位置对应。
进一步,螺旋轨道的出口方向与直线轨道的轨道方向成45°角。
进一步,冲头孔设在直线轨道机构的输出端一侧上方,直线轨道机构的入口端设有挡板,直线轨道设在冲头孔位置与挡板之间,直线轨道上设有凸槽,凸槽与直线轨道形成铆钉的定向轨道,拉杆与挡板上的通孔滑动连接,拉杆头部通过弹簧与挡板的内壁连接,在直线轨道机构的一侧滑动设有销钉,销钉锁住经过压缩至挡板方向的弹簧形成拉杆的弹力阀,此时,拉杆的前端与螺旋轨道的出口之间有一个铆钉让位口,铆钉通过铆钉让位口进入直线轨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4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