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CS外形隐身测试模型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4251.2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7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希超;季宝锋;王东东;霍桂臣;刘志军;王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B29C65/64;B29C65/72;G06F113/10;G06F113/22;G06F119/02;B29L31/40 |
代理公司: | 天津易企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2 | 代理人: | 宋朋飞 |
地址: | 300304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cs 外形 隐身 测试 模型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RCS外形隐身测试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3D光敏树脂模块(100);
所述3D光敏树脂模块(100)的数量为多个,相邻所述3D光敏树脂模块(100)之间可拆卸连接;
所述3D光敏树脂模块(100)包括3D光敏树脂基层(101)和金属铜箔层(102),所述金属铜箔层(102)粘接在所述3D光敏树脂基层(10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CS外形隐身测试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3D光敏树脂模块(100)为空心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CS外形隐身测试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3D光敏树脂模块(100)的内侧面设有加强筋(103);
所述加强筋(103)的数量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CS外形隐身测试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03)的截面为内宽外窄的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CS外形隐身测试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3D光敏树脂模块(100)的端面设有连接板(104),所述连接板(104)用于与相邻所述3D光敏树脂模块(100)连接固定,相邻所述3D光敏树脂模块(100)之间采用胶粘或者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RCS外形隐身测试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4)上设有减重孔(105);
所述减重孔(105)的数量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RCS外形隐身测试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3D光敏树脂模块(100)的端面还设有插接端(106),所述插接端(106)用于与相邻所述3D光敏树脂模块(100)连接固定。
8.一种RCS外形隐身测试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3D光敏树脂模块(100);
所述3D光敏树脂模块(100)为一体打印成型的结构;
所述3D光敏树脂模块(100)包括3D光敏树脂基层(101)和金属铜箔层(102),所述金属铜箔层(102)粘接在所述3D光敏树脂基层(101)的外侧。
9.一种RCS外形隐身测试模型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树脂外壁与加强筋、连接板一体打印成型
根据整体模型尺寸,利用3D打印机打印多个3D光敏树脂基层(101),3D光敏树脂基层(101)的壁厚取值范围在3mm~5mm之间,打印成多个3D光敏树脂模块(100);
打印时,在每个3D光敏树脂模块(100)的内侧面打印成多个加强筋(103),在每个3D光敏树脂模块(100)的端面打印成连接板(104),连接板(104)上形成多个减重孔(105),在每个3D光敏树脂模块(100)的端面打印成插接端(106);
b.模块组装
对相邻3D光敏树脂模块(100)端面的插接端(106)进行组装,插接端(106)的宽度取值范围在1mm~3mm之间,多个3D光敏树脂模块(100)组装后形成一个整体测试模型;
c.粘接金属铜箔层
在整体测试模型的外侧面沿着0度方向逐层覆盖金属铜箔层(102),金属铜箔层(102)的粘接厚度取值范围在0.01mm~0.05mm之间;
金属铜箔层(102)粘接完毕后,整个RCS外形隐身测试模型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42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