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频低功耗振荡器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4343.0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6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凯;崔国宇;叶卫;贺沛宇;王以良;李同;李德鑫;王大伟;邱昕;李仲茂;郭瑞;成静文;蒯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7/00 | 分类号: | H03B7/00;H03B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31002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频低 功耗 振荡器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该振荡器包括:
第一振荡模块,包括控制开关、负阻产生模块和电感模块,所述负阻产生模块和所述电感模块构成谐振回路,所述控制开关用于选择所述谐振回路的被旁路模式或被选择模式;
第二振荡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振荡模块相同或等效的振荡模块;
所述第一振荡模块中谐振回路和所述第二振荡模块中谐振回路至少有一个谐振回路处于所述被选择模式;
所述第一振荡模块中谐振回路与所述第二振荡模块中谐振回路连接,用于构成输出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荡模块还包括:起振开关;
所述负阻产生模块通过所述起振开关与所述电感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起振开关闭合时与所述电感模块构成所述谐振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振荡模块包括N个与所述第一振荡模块相同或等效的振荡模块,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二振荡模块中电感模块串联;
所述第二振荡模块中串联的电感模块与所述第一振荡模块中电感模块串联,用于构成所述输出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振荡模块包括3个与所述第一振荡模块相同或等效的振荡模块;
所述第二振荡模块中电感模块串联;
所述第二振荡模块中串联的电感模块与所述第一振荡模块中电感模块串联,用于构成所述输出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振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荡模块中电感模块和控制开关并联,用于在所述第一振荡模块中控制开关闭合时形成所述第一振荡模块中谐振回路的旁路,且作为选择的被旁路模式,以及
在所述第一振荡模块中控制开关断开时所述输出回路被叠加有所述第一振荡模块中谐振回路输出的时钟信号,且作为选择的被选择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振荡模块中振荡模块的电感模块和控制开关并联,用于在所述第二振荡模块中选择的振荡模块中控制开关闭合时形成所述选择的振荡模块中谐振回路的旁路,且作为选择的被旁路模式,以及
在所述选择的振荡模块中控制开关断开时所述输出回路被叠加有所述选择的振荡模块中谐振回路输出的时钟信号,且作为选择的被选择模式。
7.一种阵列的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该振荡器包括:
P个振荡模块,其中,P为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
每个振荡模块包括负阻产生模块,电感模块和控制开关;
所述负阻产生模块和所述电感模块构成谐振回路;
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电感模块并联,用于选择所述谐振回路的被旁路模式或被选择模式;
所述P个振荡模块中电感模块串联,用于构成输出回路;
所述输出回路输出的时钟信号被叠加有处于所述被选择模式的谐振回路输出的时钟信号。
8.一种堆叠的振荡器,其特征在于,该振荡器包括:
权利要求7所述的P个振荡模块;
所述P个振荡模块被置于Q个布置层,其中,Q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每个布置层至少有一个振荡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荡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有一个布置层有4个振荡模块,且所述4个振荡模块呈对称布置。
10.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振荡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频率,选择处于被旁路模式的谐振回路;
驱动已处于被选择模式的谐振回路,获得具有所述目标频率的时钟信号,其中,所述具有所述目标频率的时钟信号被叠加有处于所述被选择模式的谐振回路输出的时钟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43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表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道路环境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