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接触应力夹持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4404.3 | 申请日: | 2020-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1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声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G49/05 | 分类号: | B65G49/05;B65G15/30;A01D4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1 | 代理人: | 林天凯 |
地址: | 350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应力 夹持 输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接触应力夹持输送装置,包括有左右两组对称排列的输送机构,每组输送机构包括有一对前后排列的主动滚轮及从动滚筒,环绕于主、从动滚筒外的输送带,在输送带外侧设置有气囊体,在输送带与气囊体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气孔,在输送带内的支撑导气管,支撑导气管在支撑输送带的同时还用于给气囊体充气所述的支撑导气管与气源相通。本发明在收获不同品种蔬菜时,通过调节气压即可调节夹持接触应力,从而提高通用性。由于气囊体可有较大变形尺寸,因此可适应较大范围的茎杆尺寸或喂入量,可提高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蔬菜收获装置,特别是一种等接触应力夹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一般采取柔性夹持输送带完成蔬菜的有序收集及输送,如专利 CN201621390378.8、CN201910159271.4、CN201821348199.7、CN201910127937.8 ,其基本结构均为两条相对的柔性输送带同向行走,应用端部支撑滚轮及中部浮动滚轮使输送带产生预张力,如图1,当蔬菜茎杆位于两条柔性输送带之间时,输送带产生弯曲变形,此时输送带张力可给茎杆施压从而产生夹持力。由于蔬菜茎杆尺寸变化时,或夹持输送在不同位置时,柔性带产生的弯曲变形夹角是不同的,因此输送带对蔬菜茎杆的夹持力是变化的,再由于茎叶类蔬菜的茎杆都柔弱易碎,当夹持力过大会造成茎叶脆裂,而夹持力过小会使蔬菜脱落,因此每种蔬菜适宜的夹持力范围不同且较小。所以现有夹持输送机构由于夹持力不均匀使其难以适应茎杆尺寸有较大变化的工作场合,造成损伤率高,同时现有技术这种结构在不同品种蔬菜之间使用时需进行结构调整,通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通用性好的,对蔬菜不会造成损伤的等接触应力夹持输送装置。
一种等接触应力夹持输送装置,包括有左右两组对称排列的输送机构,每组输送机构包括有一对前后排列的主动滚轮及从动滚筒,环绕于主、从动滚筒外的输送带,在输送带外侧设置有气囊体,在输送带与气囊体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通气孔,在输送带与主、从动滚筒围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支撑导气管,支撑导气管在支撑输送带的同时还用于给气囊体充气,在支撑导气管朝向相邻的输送机构的那一夹持侧上设置有沟通输送带、气囊体上的通气孔的出气口,在输送机构的两端还设置有将气囊体压紧在输送带上的且自身能转动的前压辊与后压辊,所述的支撑导气管与气源相通。
本发明的等接触应力夹持输送装置,将支撑导气管与压缩气源相通,压缩气体进入支撑导气管,再由支撑导气管上的出气口通过输送带及气囊体上的通气孔进入气囊体使气囊体鼓起充盈,当左右对称的两条气囊体充盈到相互接触时,其接触反作用力使输送带紧贴在支撑导气管上,由于输送带与支撑导气管的接触面均为平滑表面且有较大接触面积,从而可形成较好的密封面减少气体泄漏。当输入的压缩气体流量与泄漏气体流量持平时,该处气囊体内部即可形成一个具有稳定气压的空气垫。由于气囊体的柔软特性,因此被两侧气囊夹持输送的蔬菜茎叶,无论尺寸大小,其所受夹持接触应力均为压缩空气的气压。在两侧主动滚筒反向等转速驱动下,左右对称的两组输送带与连接其上的气囊体等速同向运行,此时即可将入口处送入的蔬菜通过气囊体夹持其茎杆向后输送,当气囊体与输送带进入非夹持侧时,由于两端可转动的前、后压辊的挤压密封作用,并且该段通气孔与大气联通,因此其空腔不再有压缩空气,此时气囊体呈平贴状态。
所述的输送带外侧设置气囊体的具体方式为:将输送带与气囊体固定连接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输送带与气囊体的固定连接为将两者采用胶接在一起。
所述的输送带外侧设置气囊体的具体方式还可以是:将输送带与气囊体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将输送带与气囊体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可灵活的根据需要单独更换输送带或气囊体。
输送带与气囊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将两者采用粘接扣、暗扣等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的输送带与气囊体上的通气孔或设置于两者的连接处,或通过连接件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未经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4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印刷品的废气吸收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上料及开棉设备